文 / 董小琳
如果有一天,你少了一个坏习惯,会发生什么?
能立刻行动起来做事
能保持苗条的身材
能不再为了刷手机、冲动消费而后悔
……
总之一句话,这个世界会变得更美。
明明知道这些“坏习惯”会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为什么不干脆甩掉它们呢?
有想过啊,但做了没两天,就坚持不下去了
我已经把头像设成“不瘦20斤不换头像”了,可看到零食还是控制不住自己
每天睡前,我都跟自己说:不要看手机,早睡早起。但只看了一眼,接着就又刷了1个小时
……
看来,今天我们很有必要来一起读读这本书了——
《如何戒掉坏习惯》,作者是日本习惯培养顾问,古川武士。我们熟悉的那本《坚持,是一种习惯》也是他的作品。两本书从名字上看,都是在讲习惯养成的问题。然而,在序言中,作者给出了这样的解释:
这是一本对“持续术”进行补充的“习惯终结术”。
也就是说,书中的方法不仅可以让我们改变像“乱花钱”“拖延症”这些短期就可见效的习惯,还有像“熬夜”“过量饮食”,甚至像“烦躁不安”等需要半年以上才能改变的坏习惯。
只要迈出从0到1的第一步,你被坏习惯控制的可能,就会越来越小!
戒不掉的3个原因
回到刚开始的问题:
为什么明明知道是坏习惯,却始终困在0中,走不出来呢?
首先,打破常态这件事,本身就很反人性。
本来我每天都能睡到大天亮,非得突然要求4点起床去读书学习,跑步健身,搁谁都做不到。
第二,坏习惯往往能带来“肯定性”的意义。
“我今天心情不好。”所以就该多玩一会游戏/出去吃顿大餐/买醉狂欢……在诸多“解决方案”中,我们能够获得认同感、存在感、满足感。而这些,在其他活动中,是很难快速同时得到的。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我们都不擅长 “好习惯”。
有人说:花钱如山倒,挣钱如抽丝。
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
“花钱”是容易做到的“坏习惯”;而“挣钱”则是相对困难的“好习惯”。
天生喜欢读书,像三餐一样离不开阅读的人少之又少。而用一顿大餐来安抚受伤的心灵,远比去学一个小时英语简单得多。其他的像打游戏、情绪极端等情况,均为同理。
再回头看看我们在1月1日立下的FLAG,有多少是因为“做了,但太难”,而放弃的?
因此,要改掉一个坏习惯,我们就需要做到:
坚持好习惯到无意识,将其认定为常态。
养成好习惯的3个原则
总体来说,要克服每种“坏习惯”,都要遵从以下3个原则:
一次只投入一个习惯的养成
明确中心点和瓶颈
重视过程而非目标的达成
下面我们一个个来说。
原则1 一次只投入一个习惯的养成。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曾经体重超标到爆,严重到接近生活不能自理。那段时间,减肥,就是我生活的主题,没有第二。而至于后来读书、写文章这些事情,都是在减肥成功之后才开始的,二者在时间上没有任何并行交集。(可关注公众号“悦读自习室”,回复“减肥”获得文章列表)
看到这本书,才发现,原来我的“单向突击法”是有理论依据的。
全身心地做一件“反人性”的事就已经够了。同时做几件,能成功才怪哩!
原则2 明确中心点和瓶颈
中心点,指的是一个具体的指标。让人们能一眼看到,并且记住的指标。用我减肥的例子来说,“减掉20斤”就是那段时间的中心点。而像“我要体重下降”“我要每天早起”这些口号性的目标,都因为少了具体的量化标准,而不合格。
瓶颈,则是在改变中最难完成的1-2个点。还用减肥来说,是无法抗拒美食的诱惑,还是难以将锻炼坚持下去?导致熬夜背后的原因是工作太多做不完,还是个人效率不够高?
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即将输给诱惑的那一刻,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对于戒掉坏习惯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原则3 重视过程而非目标的达成
个人认为,当初减肥之所以成功,最有效的一项控制就是:
每天称体重,然后记录。
安排在同样的时间、场景、条件下,记录每天体重的变化。虽然有时候只有几两的变化,但只要是下降的,就是在与20斤的目标接近。
并且,为了明天称重时数字不涨,面前的美食就自然失去了吸引力,也就是管住了嘴。
如果我们将目光仅仅集中在“20斤”的目标上,遥远的距离感很容易就会让我们放弃。
而如果关注的是每天体重秤上的变化,也就是过程数字,微小的进步同样能让人上瘾,就像在坏习惯中得到的满足一样。
前几天看到一个词叫:间歇性努力症。
就是经常在微信、微博、QQ等地方,看到诸如:计划读书、背单词、练字、考驾照、早起打卡……等等,这些看起来很美好,却大都“有了开始,没有结束”的FLAG。
然后,定期循环播放。
怎么会这样?发了这些信息,难道不是说明我们有强烈希望改变的决心吗?
读过这本书,我突然明白了——间歇性努力错就错在:
将改变理解为:一瞬之间的焕然一新。
虽然所有的减肥广告,都是从大腹便便突然变成了小腰精,但真正能改变你的,只有坚持地去做:
一次专注在一件事上
拥有具体明确的目标
享受过程中的点点滴滴
才会和坏习惯彻底地Say Goodbye!
你曾经做过哪些改变的努力呢?
欢迎留言~
—END—
天津首位拆书家
拆书学院签约领拆
得到APP签约作者
《中国家庭报》专栏作者
如果感觉文章对自己有用,请留个“喜欢”再走吧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