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在《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写道:“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清文学家沈复为自传体散文集起名《浮生六记》便源于此,书中记述了沈复与芸儿的居家生活和游历各地的见闻,文笔率真,浑然天成,毫无斧凿之痕,夫妻的真性情跃然纸上。
张爱玲说:”人生有三恨,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鱼多刺,三恨红楼未完。”
《浮生六记》亦是如此。沈复本人作其前四卷,后人补录后二卷,则为大家现今看到的这本《浮生六记》。后两篇补记虽与前四篇有一定的连续性,可文笔缺少清丽飘逸之感,读之索然,我仅匆匆翻过。
卷一对芸娘的记录深入人心,都说芸娘是知书达理的女子,这话没错,身为妻子竟为夫君纳妾,这个心胸怕是无人能及吧!在此卷中记叙了二人发生的有趣之事,表明的沈复对妻子的怀念,故置此为卷首之位。卷二闲情记趣则是与芸娘和友人发生的趣事,读起来能感受到生活积极乐观的一面,让人觉得这似乎就是人生,如此美好。卷三笔锋直转,坎坷记愁写了芸娘去世后悲伤不已,心情一片灰暗。卷四浪游记快记录了一些所至之处的景色,大抵是优美雅致,因为对游记不甚感冒,加之文言文对阅读有一定的阻碍,草草略读则已。卷五六为后人所补,和前四卷风格相差甚大,不过读起来也比较有趣。在中山记历这一卷写了去琉球国(即现在的日本)的经历。卷末养生记道糅合了很多大家之言,特别是关于养心,读起来豁然开朗。
拥有美貌、智慧的芸儿嫁给了没落官僚家庭出身的沈复,在阅读的过程中,我连连感叹芸儿嫁给沈复是真心的亏,且不说沈复没有取得任何功名,也没有稳定的谋生职业和技能,单单沈复下江南一边招歌妓一边遗憾芸儿没能同行就令人理不可解。
一位哲人曾说“不带任何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慧的最高形式”,看来我们为芸儿的叫屈中还是带着世俗的评论和偏见。客观上来看沈复给予芸儿的生活虽不富有,却很快乐,很有雅趣。当芸儿与公婆发生不可调和的矛盾,沈复毅然搬出父母家与芸儿独居。他让芸儿女扮男装随他出游;他和芸儿一起在院子里垒假山植茑萝;他赞芸儿的妙主意馄饨担子,他夸芸儿在生活中的各种巧,如梅花的菜盒、以帘代栏杆、做独家茶叶袋和活屏风等等。芸儿的生活情趣,沈复是最忠实的拥趸者;芸儿的所思所想,沈复都懂。看似不般配的婚姻中往往隐含着不为外人所知的深情,世间美好莫过于此。
总的来说,这本书在闲时打发时间是不错的读物。喜怒哀乐是人间常态,当看过经历过思考过,便能参悟浮生一些小哲理,没有什么是放不下的,珍惜现在所拥有,不对未得之物抱有太强的占有欲,经历着就是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