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你是否常在瑜珈放松术中秒睡?
回答:是的。
每天清晨瑜珈一小时,已经成为我生活的标配。每次瑜珈体式之后,终于迎来压轴体式:瑜珈放松术,也就是摊尸式。
在这个体式中,我常听着老师耳边的殷殷教诲:“不要睡着,要保持意识清醒。”然后美美进入短暂梦乡。
摊尸时入睡快,睡眠质量高,感觉很放松呢!可是,如果没有睡着,那又是什么样的感觉?为了满足好奇心,不再在放松术中睡着,我决定先纠正自己的认知。
2.摊尸式要同时满足放松+清醒。
艾杨格瑜珈中是这样解读“摊尸式”:
Savasana, 挺尸式。这个体式中,身体就像尸体一样保持不动,大脑却警醒宁静。它可以放松身体,消除疲劳,镇静大脑。习练时,你的感官(眼,耳,舌)从外部世界收回,身心融为一体,你将体验到内在的宁静。这是进入冥想的第一步。
读到这,不禁掩面而泣,我光用这个体式放松,消除疲劳,而没有用它“体验到内在的宁静”,也没能完成“冥想的第一步”,因为我秒睡了。
每次瑜珈结束之后,躺下我都会感觉放松。但我也完全掉进了放松的状态,要么躺下睡着,要么躺下先胡思乱思之后再睡着。
子航老师5月30号分享到“冥想的三原则”,一是方法技巧上的正确,比如体式要正位,体式要配合呼吸,二是要对整个过程充满觉知,你要觉知自己的放松。这才是瑜珈的状态。三是只有满足前面两个原则,你才能获得解决问题的钥匙。你才能真正感受到全身心的放松,和内心的喜悦.
也就是,我虽然是在“做瑜珈”,却没有“瑜珈的状态”,我并没有去觉知自己的放松,也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并没有在觉知!一句话,我不知道我不知道。
太妙了!虽然懊恼自己从来没有真正做对摊尸这一体式,但经由大师的分享,发现这点,再借这份“看到不足”,就能调整今后练习的方向。一句话,我知道我不知道。
然后告诉自己今后摊尸中,我要持续地去觉知这种放松,不要睡着,不要乱想,就是去观察,去觉知。持续去觉知放松,比放松本身更为重要!
3. 觉知放松和放松睡着,哪里不一样?
你可能会说:“有这么夸张吗?其实放松术中或冥想身体扫描睡着,也挺舒服的。”
是的,如果你有睡眠障碍,瑜珈摊尸睡着,无可厚非。但我认为,这种“睡着的状态”会阻碍我们去觉知,去观察,我们也就脱离了瑜珈的状态。这样的习练也无法带你进入更深的层次,也就是冥想。
当你去觉知放松,和睡着时的放松,两者的意识状态不一样,一个头脑清醒,另一个无意识状态。
《静坐的科学与心灵之旅》P123用科学实验告诉我们哪里不一样:
这种有觉知的放松,会让你心中和呼吸速率减缓,新陈代谢变慢。很近似动物的深沉夏眠,但脑却是清醒的。这种清醒的低代谢状态(α脑波活动增多),与平时的清醒,做梦,睡眠状态都不一样。虽然生理反应很像身体完全放松的沉睡状态,却能在脑部不同部位观察到一种平静的清醒意识状态。
你还能亲身去体验哪里不一样。当你持续去觉知全身的放松,你会发现放松的感觉越来越多了,你有了观察者意识,你很清楚自己正在躺在垫子上,正在这个空间里放松。你感觉到身体与垫子的接触。
全身正在放松,对全身放松的觉知。同时保持这两者,这是一个整体的觉知。停留在这种感受中。当我们还是孩子时,很自然能觉知所有感觉,所以小孩子都很快乐;但当我们长大后,我们开始思考更多,评判更多,用了更多思维而非感受,我们开始不快乐。所以在冥想中,再次训练感受的能力。
4.用觉知开启冥想之旅
听说在冥想的小伙伴都过上一种更清醒,更宁静的生活了。冥想是你能做的性价比最高的对身心最好的事情之一。
而冥想的第一步就是回收感官,不再向外投射,觉知和观察自己的感受,即制感,就是摊尸的状态,而制感是进入冥想的第一步。制感会带来专注,而专注会助你进入冥想状态。
制感,专注,冥想,这是瑜珈的八分支的第5、6、7分支。这些步骤秩序渐进地引导个人通过瑜珈完成生命的旅程,发现内在的自己。
参考资料:
《艾杨格瑜珈》
子航老师5月30号在元训营的分享
《静坐的科学与心灵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