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十法、平十法》教学反思

     《破十法、平十法》是一年级下学期第三单元第三课时的内容,破十法、平十法是帮助学生理解20以内退位减法的重要方法。下面是课后反思:

       教学时,用小棒、计数器等直观教具发挥了关键作用。教“15 - 7”时,让学生用小棒摆出15根(1捆10根和5根单根),运用破十法,把10根小棒中的7根拿走,剩下3根与原有的5根合起来得8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直观看到数字拆分与组合过程,快速理解“破十”原理,多数学生能在操作后准确描述计算步骤,课堂上计算练习正确率较高。

       将破十法、平十法对比教学,让学生清晰感知二者差异与适用场景。遇到“13 - 4”,减数4能拆成3和1,平十法更便捷;而“17 - 8”,被减数个位7小于减数8,破十法优势明显。课堂练习中,大部分学生能依据题目数字特点,快速选择合适算法,计算思维得到锻炼。


不足:

      课堂上对学生个体差异关注不足,部分基础薄弱学生理解困难。讲解破十法时,他们虽能模仿操作,但难以举一反三。在“16 - 9”计算中,分不清拆分哪部分,计算步骤混乱,课后辅导发现他们对数字概念理解模糊,缺乏数字拆分与组合的灵活运用能力。

       算理渗透不足,机械计算现象普遍,部分学生只是死记算法,对算理理解不深。课堂提问中,不少学生能算出结果,却无法阐述计算依据。

改进:

       深度剖析算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借助动画、小组讨论等形式,深度讲解算理。如制作破十法、平十法动画,展示数字变化;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计算思路,互相质疑、补充,加深理解。鼓励学生用画图、实物演示等方式解释算理,培养逻辑思维,使其能灵活应对各种题型。引导学生主动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联系,提高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让学生在趣味中巩固知识,提升数学素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