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两个孩子是哥哥+弟弟组合,哥俩相差10岁。
大宝一直是个善解人意的小暖男。所以刚开始的时候,我有点忽略了“一碗水”要端平的定律。
二宝出生后,一个是吃喝拉撒睡完全离不开你的小肉蛋,
一个是生活基本自理的10岁男孩,
显而易见地 “一碗水”不可能端平。
我事无巨细地围着二宝转,只是抽空对大宝喊话。
有天大宝突然问我:“妈妈你更爱我还是更爱我小弟?”
脑子里一排红灯亮起,
以当年参加智力竞赛的转速,跳过若干推理过程,立刻肯定地告诉大宝:“是你。当然是你。妈妈爱你十年了,但是你小弟才来”。
显然,大宝对这个回答很满意。
这件事儿给我提了个醒,先不论父母有无偏爱,两个孩子本身存在年龄差,成长发育有先后,单纯看这一点,一碗水就很难端平。
那怎么办?
——努力去端啊。
哥哥:我比我弟聪明。
我:你12个月学会走路,弟弟是15个月,看来是有差异。
哥哥对弟弟的奶瓶感兴趣。
是想给弟弟喂奶?还是想重温当婴儿的感觉?
OK,你给弟弟喂奶吧。
再备个新奶瓶,哥俩儿一起喝。
哥哥要拿弟弟的小不点熊猫杯上学。
好,由你图新鲜吧,弟弟用你的。
对待2个孩子,妈妈的态度很重要。
一碗水,努力端平要比实际平不平更重要。
哥哥有时候会突然冲进来,一把就把弟弟举过头顶。
担心吓着二宝,刚要喝止老大,后来发现二宝安之若素,那我也看热闹。
哥哥一会儿就举不动了,只好叹口气放下来。二宝于是乐不可支。
弟弟总喜欢去哥哥房间玩,不过能否进得去要看哥哥心情。
如果不小心碰了哥哥的手工作品,哥哥立马变得凶巴巴的。
二宝审时度势马上向老母亲求助,“妈妈抱抱”。
得,带你赶紧撤退吧。
哥哥悄悄储备了很多小汽车玩具,不定期拿出来一个收获弟弟的惊喜。我问大宝,什么情况?“我先玩儿够了再给我弟”。
嗯,果然姜是老的辣。
哥哥对弟弟的影响力特大,
基本哥哥做什么,弟弟神同步。
吃饭时哥哥如果站到椅子上去,弟弟马上也要站到儿童餐椅上。
这时候老母亲就要冲出来维持下秩序。
二宝不爱吃蔬菜,但是如果说看哥哥吃菜呢,基本上大概率弟弟也会尝尝。
哥哥弟弟玩儿捉迷藏,有时候二宝会兴奋得刹不住车,直接撞到门框上。
老母亲不责备也不安慰,选择袖手旁观。
有时候哥俩会一起藏起来,嗯,轮到老母亲登场了。
给大宝亲子阅读坚持了十年,现在二宝得亲子阅读又开始了。有时候大宝会坐弟弟旁边一起听老母亲讲故事。
有一天,三个人一起看《轱辘轱辘转》,我突然很有感慨,“大宝,到你70岁的时候,爸爸妈妈估计都不在了,可是你弟弟那时候才60岁,他还能陪你去医院呢”。
有个哥哥/弟弟能一直陪着你,是爸爸妈妈能给你们兄弟两个的最珍贵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