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人性之善,人类方可永生
文by欧希文
古往今来,关于“人性本善与本恶”争论不休,无论是儒家所说“人之初,性本善”,还是《圣经》所说“人生而有罪”,在我看来,人们纷争至今的根源在于是否有必要留住善,而善究竟又可以给人类世界带来什么。
纵观人类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人们对善的守望始终没有停止,如果没有善就像鱼儿没有了水,那将是毁灭。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从春秋战国时期,再到后来历朝历代的更迭,儒家对善的守望与追求始终没有停止。
他们心中都有一个大同世界,而构建“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的理想社会,若依靠律法和刑法则难以称得上“大同”,唯有人们由内而外流露出来的善才是实现大同的关键,因此守望人性之善为人世开太平成了贯穿儒者一生的使命。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告诉我们在为人处世中从善人做善事,这是他对人性常怀善心的殷切关怀,这是孔子对善的守望。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心怀天下苍生,希冀在对至善的追求中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张载对善的守望。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在民族大义面前慷慨陈词,心怀大善拯救百姓于涂炭,仁以为己任,这是顾炎武对善的守望。
他们从己做起,推己及人,弘扬善念,修善身,齐善家,治善国,而后平天下,天下皆善,他们用生命对善的守望才有价值。
亚当和夏娃偷食禁果,以戴罪之身被逐出伊甸园,因此基督教认为人生而有罪,尽管如此西方国家对于善的守望和追求并没有在历史的长河中被吞没。
古希腊神话普罗米修斯为人类偷取火种的善举,在西方人的心里根深蒂固,以至于古希腊在每届奥运会举行以前,人们都要在赫拉神庙前点燃圣火,并且将这一传统延绵至今,可见西方人被普罗米修斯舍己为人的善良品质深深打动,希望他的善可以像圣火那样永远传递下去。
英国小说家狄更斯曾经说,“如果我能弥补一个破碎的心灵,我便不是徒然活着。如果我能减轻一个人的痛苦,抚慰一处创伤,甚至令一只离巢的小鸟回到巢里,我便不是徒然活着。”
在他看来,能够为一个人,甚至是一只鸟带来福音,都使他的生命拥有崇高的价值,当普罗米修斯站在云端,看到俯下身捧起一只小鸟的狄更斯,嘴角应该是一抹甜甜的微笑吧。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是万物之母,善是万物之灵,善与恶是东西方世界争论的焦点,同时扬善弃恶是人类亘古不变的主旋律。善,需要生活在地球的每一个人来守望,因为守望人性之善使人类世界得以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