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主孙休闻听魏国司马炎篡夺了政权,建立晋朝,知道其必然要伐吴,忧虑成疾,竟然病死了。临死前托付丞相濮阳兴立太子孙(雨单)为君。
孙休驾崩,丞相濮阳兴与群臣商议,欲立孙(雨单)为帝。左典军万彧、左将军张布都不赞成,认为孙(雨单)太小,不能执政,推举孙皓为帝。
濮阳兴不能决断,去问朱太后,朱太后令其自己裁处。于是濮阳兴与群臣迎立孙皓为帝,由此开启了东吴的衰亡之路。
孙皓即位后,暴虐无道,沉溺酒色,宠信宦官。臣子们纷纷劝谏,他都不听。丞相濮阳兴与左将军张布是迎立他即位的功臣,也来劝谏,他竟然将二人斩首,夷灭三族,这以后,再没人敢来劝谏。
孙皓虽然昏庸,幸运的是有一个深有谋略的大将军陆抗镇守边疆。陆抗为陆逊之子,不愧是名门之后,他将东吴的国运延续了十数年。
司马炎令都督羊祜镇守襄阳,对抗东吴陆抗,以防东吴侵犯晋地。
陆抗、羊祜两人惺惺相惜,互相知道对方的实力,谁也不敢主动进攻,相持数年。这样虽然孙皓无道,国家日益衰败,但没有外敌入侵,却也得以支持。
公元269年(吴建衡元年),吴主孙皓下诏,令陆抗进攻晋国。陆抗进表,劝孙皓修养德行,减少惩处大臣,以安定国家为主,不要急于挑起战端。孙皓见此大怒,削去陆抗兵权,令左将军孙冀代之。
这是晋国的一个好机会,可惜司马昭没有把握住。本来都督羊祜想趁此伐吴,进表司马昭,司马昭也有此意,但是朝中反对的声音太多,司马昭就没有采取行动。
公元278年(晋咸宁四年),羊祜奏辞回乡养病,当年11月病危,临死前,向司马昭推荐了右将军杜预接替自己。
司马炎拜杜预为大都督,引兵十万出江陵,司马伷、王浑、王戎、胡奋各领军五万,分别出涂中、横江、武昌、夏口,王濬、唐彬领军沿江东下,水陆并进,对东吴发起全面进攻。
晋军进攻势如破竹,先下江陵、再破武昌,最后攻下都城建业。
公元280年,吴主孙皓率诸文武投降晋国,晋国受降将领为龙骧将军王濬,东吴灭亡。
司马昭善待吴主孙皓,封其为归命侯。
魏、蜀、吴皆亡,晋国一统中华,轰轰烈烈的三国时代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