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阅读日前一天23时,我的公众号落诗推送了一篇文章《请你和我谈谈阅读这件小事》。那篇文章末尾有一个福利,就是留言最先获得23个赞可得到我指定三本书其中一本。一开始,没什么人参与,我觉得不好玩。我就主动发到各个微信群,朋友圈还发两次。最后指定的三本书都送出去了。
有个获奖者来跟我聊天。因为我的书是直接在网上买,然后寄过去给他的。书费和邮费加一起要三十多元。他知道后,说:“那你花了有一百元喽,这次送书。”我说:“差不多。”接着,他说了一句让我哭笑不得的话。他说:“有钱人。”
我所从事的工作工资只有三千多,租房、吃饭、外出等消费都要花掉一大半,一个月勉强存有一千多。花了一百元送书,那可是花了我存款的十分之一呀!还说我是有钱人!
不过,我这样说不是在诉苦。这是我的选择。我觉得这样好玩。这样我能承受得来就行。对于钱的使用,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选择。有人选择把钱花在买书上,有人选择把钱花在买衣服上,这都是无可厚非的。没有说买书的人就比买衣服的人高贵。但我不喜欢那些愿意花钱买衣服的人说书太贵所以不买。
关于钱或财富,萧秋水有这样的提问:如果你的目标是赚取一个亿的财富,对你来说最大的障碍有哪些?(如果你已经赚到了一个亿,则可以回答对于赚十个亿的障碍。)这有点像王健林的小目标。跟朋友谈论时,我说我的障碍是我没有这个目标。朋友说那是因为你还年轻,等你成家之后,就知道钱有多重要了。
我没有这个目标,不代表我知道钱有多重要。我家境并不好,在村里算是垫底。从小到大,我妈经常跟我抱怨家里穷,她告诉我本来家里是有几亩地的,但由于我爸和我妈的兄弟都犯了事(具体我不清楚)欠人钱,就把地卖了还钱。但那并没有还完,我们一直欠人钱。我记得我有几次因为没钱差点上不了学。要不是我妈到处借钱,我早就辍学了。
不知是不是习惯了“没钱”的生活,我对生活并没有太大要求,容易满足。我回家吃粗茶淡饭就很开心,吃得很饱。至于山珍海味,我偶尔在一些宴席会吃到,但总不适应。只能说我是属于苦命的。
我没有挣他一个亿的目标,我的小目标是让我和我家的生活慢慢变好。对于赚钱的目标,也是个人的选择。不是说目标大就伟大,目标小就卑微。我只做我想做的和我能做的。
对于目标,近日一个朋友的说法挺让我触动的。她是应届毕业生,她找了一份工作,做了两天就辞职。咋一听好像很任性,但她有她的理由。她说成长比赚钱更重要。现在的工作不是周末休息,她周末要去上课,学习对她有帮助的课程。她不在乎现在这点工资,她在乎未来更好的自己。
这也是一种金钱观。她站在更高地方,看待自己的未来,而不被钱所束缚所限制。
这让我想到罗振宇在《概率权》提到的一个选择。你是想直接给你一百万美元,还是给一个拿到一亿美元有一半概率的机会。他说:“穷人思维,就倾向于拿到确定的东西,他不要概率权。而富人思维正好相反,每次选择的时候都愿意根据成功的概率来下注,不管每一次的成败、输赢,他一直都坚持这么下注。”
投资自己就是运用富人思维的下注。罗振宇举了扎克伯格的例子,当年很多人花大价钱来收购他的公司,他都不为之所动。他选择继续下注。
前面说到我愿意花存款的十分之一去送书,我没有一个亿的小目标,我主张不受钱束缚限制,好像我清心寡欲,不食人间烟火。在这里,我重申一点,我不是说钱不重要,而是有比钱更重要的。我同样会为了三餐而劳碌,同样会斤斤计较。我去书店买书会挑便宜的来买。
怀左同学写过一篇文章叫《当家人生病,我才知道钱有多重要》。换句话,很多人都是在需要用到钱的时候,才会惊觉原来钱这么重要。但我想说其实我们心中都有比钱更重要的,例如生命、尊严、自由等。当钱能让我们得到这些重要东西时,我们就觉得钱重要。也就是说,当我们平平常常地生活,根本不会觉得钱有多重要。
甚至有时候有钱还不一定能解决问题,所以我们会说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这样说不是贬低钱的价值,而是还原钱的本质。钱是一种工具。高中政治课老师教我们说货币是一种等价物,是商品交换所需。作为货币的钱,它的工具性,就是帮助我们去得到其他商品。如果你不需要其他商品,那作为工具的钱就会被闲置了。就像农民的锄头,春天要播种,他就拿锄头去锄地,播种完了,锄头就会被闲置。如果春天时,他找不到锄头,他也会觉得锄头那么重要。
我的一位老师说过,现代人的钱都成了一个个数字了,那就不实在了。钱应该去消费,去流通,那才能体现价值与意义。所以有时候挺不理解那些贪官的,贪那么多钱干嘛,不能用的话,就都成了在家里闲置的工具。
钱是一种工具,它在帮助我们得到某些事物时是重要的。我们对钱应该有一种掌控,去使用它,做出你的选择。无论你做出什么样的选择,那都是你的自由。我不反对“向钱看”,但你要知道闲置的钱就像闲置的锄头一样没有意义。所以选择对你有意义的方式,去追求钱,去使用钱。
无戒写作训练营第十五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