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随时都是终点
昨天之前的坚持和努力,像强弩之末,终于令我泄气了。像一只从充盈到要爆的气球,慢慢的成为一块瘪瘪的胶皮。心从挣扎、丧气、最后停留于安在。在我看来,安在就是左冲右突之后的接纳,也是接纳之后的思考,也是思考之后的自我陪伴。觉得需要有事可做,于是下载电影《朝圣之路》来看,之前看过1/4,看完电影,在心里默默的画上句号,有种完整的感觉。
晚上回到家,我们各行其事。我决定减少看手机,躺在床上听《恩宠与勇气 超越死亡》的读书语音,听着听着就睡着了,这几夜我都睡得很沉,夜里发生什么一丁点都不知道。晚上就做了一个梦,梦见和玥玥去她的同学家,她的父母招待了我们,而我似乎没有进入那种成人社交的状态,一个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在学习,在讲课——给自己讲。心里也埋怨自己没有以父母的身份和同学的父母交流,很没有礼貌。甚至把玥玥都排出了,一个人孤零零单枪匹马的感觉。写完这个梦,感觉是提醒了我要注意与人的连接,回到关系中来。此刻在初秋清晨的微凉中,我垫上垫子,坐在地板上,感觉到踏实自在心安。他起床了,要出去办事,我求抱抱求亲亲了几次,亲亲抱抱肌肤相亲的时候,我感觉我和这个人有了更深更具体的联结。临出门,给我盛了一碗枸杞糯米粥,放在地板上。我尝了一口,凉凉的,黏黏的,微微的甜,一切都正好!
继续阅读崔雅的演讲稿,这句话一下子就夺住了我的眼球:“人生随时都是终点”。是的,人生,于疾病中的人,是宝贵的;人生,于陪伴病人的人,也是同样宝贵的。如果陪伴病人的人,把自己的余生全部都投入到病人的身上,完全放弃了自己的生活,那么他就是与自己失联了。我不否认,两个人的情感深似海,一方自觉自愿的以陪伴另一方为己任,以对方的活着为自己生命的最大渴望,所以他会无怨无悔的贡献出自己。但是,我想说这绝不是常态,这样的状态持续一段时间后,照顾的一方需要去和自己做联结,不要长时间的让自己和自己处于失联状态。不论对于疾病中的人,还是陪伴病人的人来说,人生随时都可能是终点!因为没有一个人是永动机!与自己联接,是在为自己充电。
“ 对于长期的慢性病人家属陪伴者来说,完全放弃自己的需求,去陪伴对方,即使是非常自愿,但也不是一个长期的好办法,因为这是系统的改变,意味着疾病比生活更重要,疾病比人更重要,疾病比生命更重要。病人的陪伴者不应该过分的压抑自己的需求,而应该去尽可能的工作,尽可能的满足自己的需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给病人带来积极的影响,让TA像你一样去重视自己的生命品质、生活质量,重视自己做为人的权利,而不是只关注疾病。”这是老师在读书当中的一段话,也是我深有感触的地方。
因为,放弃自己 、与自己失联,才是真正的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