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学习44
你不必经历所有的事 你不必遇见所有的人
读后感
在生活当中,我们每个人都希望与别人产生共鸣或者需要别人的认同去获得自恋的满足,别人听就能得到成就感,这个现象叫寻求认同。包括我们交朋友也是一样的,如果我们的观念相同,爱好相同那么很容易就能找到共鸣,心理学有个定律《吸引定律》,指思想集中在某一个领域的时候,跟这个领域相关的人,事,物就会被它吸引而来。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总是倾向于跟自己同类型的人待在一起的。
偶尔你跟别人倾诉自己的遭遇的时候你通常会遇到这样的场景,很多人会告诉你你应该这样做,你应该那样做。听完之后你有可能想通了一些也有可能更焦虑了一些,其实很多时候事情应该怎么做自己内心其实是有了答案的,只是不够自信希望别人给予认同来获取安全感,但是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不一样的,尽管你和你的闺蜜知己无话不谈,但她终究不是你。每个人的生活成长都是自己的,别人永远无法代替你去做决定,而就算别人给予你一个答案就算你认同,也需要你自己去贯彻落实。很多时候很多人面对别人的问题时,总是会很理所当然的告诉你你要怎么怎么样,但你内心很清楚你没办法认同别人所说的,为什么?因为别人的思考是基于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和理解,而不是基于你思维方式,因为需要改变的不是别人本人,而是你,所以他只需要动嘴皮子就好了。对于只说不做,谁都很能说的,但如果事情不是发生在自己身上,是很难有跟别人一样的同理心的。因为大家的遭遇不一样,成长不一样,思考认知也不一样。很多人会说如果我是你,我会这样这样,但这只是如果可他并不是你。
很多事情其实是我们把选择权放弃给了,很多人遇到事情的时候会说我没有选择只能这样,又或者说对没发生的事情已经感到焦虑害怕,其实这里很重要的就是你要首先思考自己需要什么,才去做选择。而不是怕选择怎么怎么样,找出自己真正需要的,面对自己的恐惧,把恐惧填平才能作出有意义选择。我们的每一个选择都将影响我们未来的发展轨迹,所以不要轻易把自己的选择权交付于别人,因为你的生活你的成长是你自己的,你不是扯线风筝,不是墙头草,我们是活生生的自己。不要去担心如果我不做会怎么样,或者我做了会怎样,所有的改变都是需要行动才会得到结果,如果你什么都没做就开始恐惧不去尝试,那么我们就很难跳出原来的圈圈从而得不到任何改变,找不到什么才是更适合自己的。
我们做事情都有属于我们个人的方式,好比我说我很爱吃,那是不是代表我一定要吃完世界上所有美食才能算得上我爱吃东西?我说我爱阅读,那是不是代表我要把每个领域的书读完我才算爱阅读?除了我们自己谁都不能为我们作定义,最近爆红微博的一个大叔,在对抗港独份子的时候说了一句话《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只有我们自己的才够定义什么是适合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能决定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
过去我也经常会对选择感到焦虑,因为自己的不安而想通过迎合别人来获得安全感,可是从来很少问自己这真的是我所需要的吗?我自己真的想这么选择吗?还是我害怕会失去一些东西所以做这样的选择?长期压抑自己的感觉去迎合别人,久了之后内心就会充满了不平衡,但是却忘了当初自己没跟着自己的内心走,所以导致纠结迷茫痛苦的局面,如果当时选择拒绝选择坦白说出自己的想法,那么可能很多事情的结局都不一样了,但是时光没有办法倒退,而我现在能做的也只是一点一滴的积累不再做违心的事情从而慢慢改变我今后的成长轨迹,如果说没有选择,那么倒不如说自己不敢承担你所想要的选择给你带来的代价。如果你很想做一件事情那就需要靠行动来证明,而不是靠脑海里的臆想,不要浪费我们的每一天不要浑浑噩噩的过日子,做一个有独立思考,把成长落实的你才能不轻易的被那些跟你无关的信息,或人或事扰乱了你该有的成长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