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武汤在宋本太阳篇第82条和少阴篇第316条都有,在桂林本也是在太阳篇和少阴篇都有。今天来学习下哦。
先来个彩蛋,就是关于中暑,如何处理?
首先呢,如果夏天太热,流汗多,可以吃点生脉散来预防中暑的。那如果中暑了,可以吃六一散,或者是竹叶石膏汤,或者是白虎加人参汤,都是挺有效的方剂。那吃了后呢,因为是寒凉药,万一量过了点,可能会出现有被凉到后的副作用,比如胃痛,胃口不佳等,那就再吃点理中汤,把脾胃暖回来就好了。
一、真武汤初认识:
那大明星真武汤驾到啦,真武汤不能用常人的眼光来看他,不然的话就会埋没了他的天赋才华了,这剂药的可推扩性是很大很大的,同时也意味着这个方用起来会让人感到很混乱,会不太确定这个方子究竟可以用来做什么,所以首先要有这样的认知。
在《伤寒论》中,有甘草的药剂和没有甘草的药剂是可以拿出来做一个专题来讨论的,因为有甘草和没有甘草,方子里各个药所扮演的角色是不太一样的,甘草的调和诸药,定出中心轴,在药物间做和事佬的药性,在经方的世界中是很突出的。比如桂枝汤是有甘草的,而跟桂枝汤药物组成很相似的黄芪五物汤因为没有甘草,所以作用完全不同。比如治疗黄汗的桂枝加黄芪汤,跟黄芪五物汤的结构很相似,但是因为有甘草,所以药物间的连属关系还是存在的。所以在经方的世界里,有时候差这一味甘草,整个药物的排列组合作用方式都变得不一样了。那没有甘草的有五苓散,这个药物的各味药的排列组合就非常的活;还有乌梅丸也是没有甘草的。那今天要了解的真武汤,也是没有甘草的方剂,所以可能性非常多。
但是呢,真武汤的药性又是非常脆弱的,需要很注意,不能吃寒凉,连一口冷水都不可以喝,少喝水,口渴才小口喝,而且一定要喝热水,不然一不注意就会破功,药就白喝了。因为真武汤是一个治水的方剂。
二、真武汤药物结构:
真武汤的药物组成:茯苓、芍药、生姜、白术、附子。其中,白术的比例是最少的,附子是最多的,这个比例下,药效比较好,吃了也不容易上火。
其中,真武汤是否应该有芍药是存在争议的,因为在一般人看来,芍药是养肝血,滋肝阴的药,但是在真武汤结构中正是可以看出芍药这味药在经方世界中的使用逻辑:
芍药可以把水从比较中上焦的地方往下焦扯,变成小便排出的一个药物。如甘遂半夏汤中,上焦有痰饮,要用芍药和打痰饮的药一起才能把痰饮扯到下焦排出;如桂枝去桂加苓术汤,主证是心下闷、微痛、小便不利、后脑勺发僵,看着像感冒,实际是胃里的水没办法被身体吸收下去,所以出现小便问题和后脑勺发僵问题,里面的“苓芍术”结构才能够把那个水拉下来。
所以,真武汤中用芍药是有意义的。茯苓和白术帮助脾胃区块把水吸进来;生姜是打水毒的药,一方面可以帮助水吸下去,一方面可以把水里面不好的东西排除;然后芍药负责把吸进去的水拉到下焦排出;附子温补肾阳,让水气正常运行。
这样处理水的结构看着简单,但是因为没有甘草,所以每两味药相遇,都有可能产生其他可能性。
三、真武汤的可能性
以结论来讲的话,真武汤往往可以修补到一些西医认为已经完全坏了,不可逆的情况,比如脑神经坏死,耳朵聋掉,眼睛瞎掉,肾衰竭,肾坏死,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神经坏死的情况等。这些照理来说,只有干细胞才修复的好的东西,真武汤可以修复。让人捉摸不透,所以真武汤像“水”的性质,充满了潜力。真武汤可以治疗阳虚水毒的高血压。
干细胞是一种还没有分化的原始细胞,哪里需要它就变成什么细胞,所以可以修补很多东西。人的肾上腺里面留存着一些干细胞。而真武汤发挥的作用就好像让身体里多了好多干细胞。
真武汤是在岭南中医的年代开始用得多,广东香港一带的陈大剂陈伯坛和黎小剂黎庇留那个年代,那要深入了解真武汤,看他们的下一代谭述渠的著作就好(《南游医案集》和《名医心得丛辑》)。那为啥真武汤会有区域之分如此明显,因为在南方的饮食习惯,多食用寒凉,凉茶呀,蔬菜水果呀,这种饮食习惯就会特别容易造成水毒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