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美国前,我是“独自吃饭会死星人”。要是发现谁一个人自习,吃饭,学习,健身。通常都会抱着恶意揣测:一定是TA性格有问题才会孑然一身,连个陪在身边的朋友都没有。因为我早已习惯呼朋唤友的日子,浩浩荡荡的一群人冲出去总是能吸引别人的注意力。
从香港走的时候,我和前来送别的朋友挥手告别,豪气冲天地说等我在美国打下一片天地就把兄弟们接过来耍。刚到的一段时间,我是兴奋的,激动的,欢呼的,雀跃的。毕竟这是两年来做梦都想来的地方,打量周围的一切都感觉新鲜,摩拳擦掌地准备大干一场。可兴奋劲过后是异国他乡开始新生活的酸楚。
很快,我开始疯狂地想念国内的一切:家人,朋友,食物,城市甚至还有遮天蔽日的雾霾。我不知道自己怎么了,只是情绪低落,不高兴。一段时间内,我都不知道如何准确描述自己的感受。就是蓦然发现之前干啥都有人陪的我,现在整天整周地一个人独处。
孤独感爆棚是我生日那天,提前和室友说好出去吃饭。结果上了桌,两个人低头玩手机,连一句生日快乐也无。草草吃完饭,匆匆结账,出门以后仿佛成了三个偶然在餐厅遇见的陌生人。晚上,老妈打来电话问我有什么庆祝活动没,我怕她担心,说玩的很开心。其实在想今天能唱的只有“祝我生日快乐”。
再一次被孤独打的丢盔弃甲是一个平常的下午。北半球高纬度的冬天,天总是黑的特别早。有次我午睡醒来发现身边无人,天朦胧黑。窗外的乌鸦叫了一声,瞬间恍如被全世界遗弃。
终于,我成了那些曾经被我恶意揣度过的人:大半个学期下来,我一个人吃饭,一个人自习,一个人上课,一个人健身,一个人去超市。手机一刻不离手,刷着朋友圈,看着周围同学今天去滑雪,明天去打靶,后天几个人一块聚个餐。呵呵,热闹都是他们的,而我什么都没有。想到之前有朋友说他在澳洲念书期间每天都要和楼下的小贩打招呼,就怕哪天死在出租屋里都没人知道。美东的寒风刮过,此时此刻我感同身受。
晚上睡不着,我躺在床上想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分明能感受到别人对我不怎么强烈但真实存在的不欢迎。我想过很多理由,思考了很多解决方式。可惜,it’s totally useless.
我想,好吧,既然这样,那就接受吧,总不至于让我死乞白赖求别人和我做朋友把。人真的是很奇怪的生物,当你决定破罐子破摔以后,反而放下之前的种种负担。The Revenant上映刚好是圣诞节,独自去电影院坐在一大群情侣间没有丝毫不好意思,倒是在黑暗中观察众人有种异样欢喜。感觉自己像是黑暗组织的幕后老大,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寒假归来,我尝试着每天都列个to-do list:写作业,找实习,写小说,健身,阅读,拍照,钻研厨艺,刷电影。发誓把自己打造成彻头彻尾的文艺青年。时间在忙碌中过得飞快。为了犒劳这样充实的日子,我每天变着花样做吃的:周一是小椒牛肉丝,那周二来份淮山排骨汤,周三的主打菜是香喷喷的烤猪手。原来只有一个人参与的生活也能不单调。
心平静下来,我意识到也许是之前用力太猛:错误地把孤独和失败等同,认为孤独是可耻的。所以用尽全力想融入新的圈子,不料旁人下意识一退,而我则前进一步。在这个过程中用力越大,对方跑的越远。除非接受这个现状,否则用尽全身力气只会把身边人全都赶走。
从开始的愤愤不平,想做什么改变现状;到现在,平静淡然接受这一切。生活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依旧一个人独来独往,依旧上课不知道教授在讲啥,依旧艰难摸索属于自己的方向。不过,我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取悦自己。毕竟,陪你走完漫漫人生路的还是自己,如果不当个有趣的人那岂不是真的很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