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教学的情调》啃读第六天
做春风化雨的老师
比教学能力更重要的是激发生命的能力——张文质《日常教学的情调》这本书既有发人社性的教育思考,又有切合日常教学的案例分析。作者秉承生命化的教育理念,指引教师从生命的复杂性去理解教育的复杂性。我们的课堂本质是生成性的,而非单一性的,线性的,只有通过学生自己“再创造知识”,学习才能真正发生。
生成性
在知识方面看课堂的本质是生成性。对于语文课堂基本的字词句段篇章不是一加一等于二告诉答案,而是引导学生组成他会的词,造出适合他自己的句子,写出属于自己的精神风貌的文字。学习知识不是刻板复制,应该是在模板的基础上的推陈出新,基于生命教育的理念,我在这里大胆的假设其实学习也于基因相似。教师是父母似的基因,孩子学习成果是产品。不是机器生产的一模一样的机器。孩子的学习效果是百花争放花满园的精彩纷呈,是各种各样的千姿百态。这才是以人为本,这才是生成性。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看课堂的生成性。教师的讲授是一个动态的,学生的思想也是灵动。语文课堂除了知识本身更多的是传授给学生价值观念的思考及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思考中思考。
小学二年级《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有一道思考题,你身边有哪些雷锋?我结合实际,引导学生说出来,疫情期间老师们上网课,化身大白做志愿者,这不就是新时代的活雷锋吗?很是巧合,我们班的同学家长既有医生也有教师。最敬佩的人就在身边,我们怎么做?生成性就顺其自然的流淌出来。
知识情感注重生成了,效果自然成。特别意外收获的是后来家长的反馈,医生家的孩子从原来不理解妈妈疫情期间的长期出差,到现在表现出来的对妈妈无穷无尽的爱。而且语文课上也是非常的积极认真。
苏霍姆林斯基说:“生命是强大的,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然而生命也是及其脆弱的,只要老师一句残酷冰冷的话,一个冷漠的眼神,就可能会导致一个生命永久的枯萎。”作为一个教师首先想自己是一个母亲,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一切为了孩子。凡事想一想如果是我的孩子我会怎么说怎么做?母亲的眼光、母亲的语调、母亲的手势、母亲的情感给与你的孩子,你的孩子自然会爱你。
爱孩子是一个教师的根本,有爱才能有良好的关系,良好的关系才是学习生成的前提。这样我们就会达到张文质老师说的的:精神是自由的、思想是灵动的、对待课堂是自如的,对待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是情感深厚的。
从此刻开始,做一个有情调的老师,想大问题,做小事情。用母亲的情怀为学生打造如坐春风的课堂,用下药的态度,微火煎服,允许学生慢慢地快。从此刻做一个春风化雨的老师,不断通向灵动的智慧,让学习真正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