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写了两个月才出来的文章,刚开始发现我家儿子输不起时就想写出来一起探讨这样一个事情,后来由于下棋少这种情况很少发生,以为也许这是孩子成长过程的一个正常的表现,可能会不治而愈,所以就一直搁置。但是昨天又一次输不起的表现,让我不得不重视!
两个月前豆豆下棋,结果又一次豆豆输了,开始嗷嚎大哭。后来晚上睡觉说梦话,不停的重复“爸爸连着赢了我两次,我不要爸爸赢”。当时我很惊诧,下棋本是娱乐,输赢都很正常,为什么他就是不能正确对待,为什么就输不起呢?后来,我们下棋都会使一下手段,故意让他赢,只有在他赢得特别多的时候才真正的赢他一局。但这是最终解决该问题的办法吗?显然不是!后来有一次我们下飞行棋,结果我扔的那么巧,又赢了。我对这豆豆说:“我今天运气很好啊,我比你先到达的哦”,结果这小子一把抓起我的棋子给扔了,然后又是一场大哭,口中还一直嘟囔着“爸爸又赢了,我不要爸爸赢”。也许这一次是我表现的太高兴刺激着他了吧!
之后下棋,我想到了一个办法,采用三局两胜定胜负的策略,让孩子知道比赛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要在乎一时的输赢。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尽量保证每次最终的结果都是他赢,但是过程中我会让他输一局。结果这种做法还很奏效,每次他输了一局的时候总是说“再来,下次我会赢的”。所以长期以来我以为孩子已经能正确的面对输赢了,但是昨天下棋输了又一次闷闷不乐,最后委屈的哭了,才让我清醒,孩子输不起的问题估计会变成一个长期需要解决的问题了。
其实网上也有很多家长提出太多类似的情况,昨天我也跟豆豆一起看了一期针对孩子输不起的心理节目,过程中不断给豆豆讲道理,最终我说:“输赢都是正常的,我们能不能接受输的结果?”“能...”豆豆说,但是我明显的感觉这个回答并不坚定。
简单分析为什么小孩有输不起的问题,既有主观因素,但更多的是外部环境的影响。
首先,每个人都想得到赞美而不是打击,每个人都想赢而不想输,这是人的天性。只不过大人对于输赢能拿得起放得下,即使不高兴我们也善于伪装。但小孩子童叟无欺,喜怒哀乐而形于色,这是天性使然!豆豆经常挂嘴边的就是“我厉不厉害?”,大家都说“厉害”,他就特别兴奋;相反如果大家说“不厉害”,他就会一直给你表现,直到你说“厉害”为止。
其次,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全家人围着转,物质条件自不用说,在精神层面由于全家过度的呵护,让他们心里有一种唯我独尊的优越感,一个没有经受过挫折的人,怎么能正确面对失败呢?过分的娇宠孩子,才是让孩子输不起的最大因素。就像豆豆问厉不厉害,我们全家人不分好坏,总是讨好的说“厉害”一样,温室里待久了,又怎能面对风霜。
最后,大人的表现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昨天我突然发现豆豆现在会说“我靠”了,让我很害怕,也许是自己时不时的冒出这样的口头禅,但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他不仅记住了,而且还能正确应用到语境中。现在孩子的学习能力都非常强,我们平时对于输赢的态度和表现也时刻的影响孩子,如果自己都输不起,对于输赢喋喋不休的争论,或者夫妻间的争吵一定要分割输赢,怎么又能让孩子正确的面对输赢呢?
我们不能打击孩子的天性,他们的真实是人这一辈子最弥足珍贵的,我们应该给孩子创造一种环境,让他们不太在意输赢,但又要保持一颗积极进取的态度。
首先,我们应该合理的给孩子进行挫败教育。通过人为制造一些小的失败或者不得意的事情和场景,让孩子对失败有种感觉。在失败的过程中我们要教给孩子不要太在意失败,因为失败才能体会成功的愉悦。当然这个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不要一下子挫败感太强,导致孩子对失败的恐惧,可能就会适得其反。
其次,我们应该对孩子的输赢保持正向关注。不能对于孩子的输赢爱答不理,不能对于孩子的胜利过于夸赞,更不能对孩子的某次失败妄加指责。当他成功时我们要适可而止的夸赞,更多的是鼓励。当他失败时,我们要告知失败是暂时的,只要下次努力,会成功的。
最后,我们不要将自己的情绪带到孩子身边。比如打牌输了,输赢双方可能会打嘴仗;比如工作上的不顺心会和家人讨论,并传递一种挫败后的低落情绪;比如生活中不能在孩子面前争吵。一定谨记:小孩的习惯都是大人养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