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价格”的诱惑,别让“比较”的怪圈左右你的思想
大家好!
“选择”这件事对一些人来说并不困难,但对另一些人来说却困难重重。无论怎样作选择,他们似乎总是不知不觉地被非理性驱动,不知不觉地被诱惑,不知不觉地做出了许多非理性的选择。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呢?
相信很多人都遇到过这样的一些场景:
l 本来计划好到超市只买某个东西,却因为被一些赠品吸引,耗时耗力地去买了一大堆自己并不需要的东西;
l 本来无人问津的东西,和价格昂贵的物品摆在一起卖时,身价却立刻就能上涨数十倍......
这些生活中常见的小事,总会伴随一些难以解释的“非理性”行为,为什么每到此时,大家的行为会惊人的相似呢?
《怪诞行为学》这本书就是从心理学角度,让我们认清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把怪诞的非理性行为变得理性。
接下来的几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生活中常见的价格“诱饵”
可能有人要问,你说的“怪诞行为”,具体指的是什么呢?其实,“怪诞行为”指的就是人们的“非理性”行为,简单地说,就是我们想的是一回事,做出来的又是另外一回事,不知不觉地陷入了某个“圈套”,无形中被什么诱导了。
举个例子来说,你现在正准备订购深受各个阶层人所喜爱的杂志《读者》,多年来它在刊物内容及形式方面与时俱进,不仅具有印刷版,还增添了电子版,如果我告诉你:
订购《读者》全年的电子版需要156元;订购《读者》全年的印刷版需要216元;而订阅《读者》电子版加印刷版的套餐也是216元;
你会选择哪种订购方式呢?大多数人肯定会选择第三种,因为大家通常都会这样想——既然订购套餐和单独订购印刷版是一个价钱,我们为什么不选择东西多的那个选项呢?
如果现在订购的方式变了:
订购《读者》全年的电子版需要156元;而订阅《读者》电子版加印刷版的套餐要216元;
这次你会怎么选呢?我猜很多人会更心仪订购全年的电子版了对不对?其实,99%的人都会这样选的原因,只是因为全年的电子版更便宜。
当人们同时面对几种选择时,就会不自觉地把它们放到一起作比较,计算哪种更划算,以致于忘记了选择的初衷。他们最终选择的那个答案,未必是自己所需要的,但却是他们内心认为最实惠的,占便宜的心理无形中支配了我们。
为什么我们会被操控呢?因为,你的大脑不自觉地已经把这些商品放到了一起作比较,这就是“比较心理”所造成的“怪诞行为”,人人都可能中招,轻易被商家的“诱饵”所操控。
二、相对论给生活带来的方方面面的影响
这种“比较”心理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它的力量比我们所能想象的要大得多。
有这样一个关于面包机的故事,它形象地诠释了“诱饵效应”。故事讲的是一家公司所推出的家用烤面包机卖不出去,甚至滞销到连问都没人问。
于是,销售员们想出了一个办法——再推出一个新型号的面包机,不仅个头比现在的要大,价格也比现有型号高很多。原来的面包机只卖359元,现在的面包机性能并不比原来的面包机性能强多少,售价却高达1200元。
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原来那个无人问津的家用面包机突然大卖。为什么会这样呢?究其根本原因,实际上是所引进的新面包机激发了人们的购买欲,他们想:“自己不太懂面包机,要买就买个花钱少,性能也差不到哪里去的,将来真的砸手里起码损失最小”,于是人们就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价格便宜、性能又相对“不错”的那款面包机。
你看!这就是“比较”的力量,一旦商家设定好“诱饵”,人们往往会乖乖上钩。
这种“非理性”行为,往往容易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攀比心理上。从我们刚出生来到这个世界,睁开眼睛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开始被这个世界拿来做比较了:比谁的颜值高;和隔壁家宝宝比谁先会走路;比谁吃饭好、长得快等等。
从家庭背景、相貌到智力、情商等等,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被各种比较,而当我们过分关注所比较的对象时,就很容易变得焦躁不安。
当你知道自己年薪30万后会很开心;但如果知道,和你能力差不多或比你能力还要差的人年薪却40万时,你整个人瞬间就不会好了。
人们总是在心里中,给自己建立大大小小的“标尺”,他们的各种选择总要去量一量,而最终获取的结果,却未必是真心所需要的。换句话说,决定人们行为的,不完全是商品本身的价值所决定,而很多是“攀比”心理在作祟,很多商家正是利用了这点,成功推销了商品,让人欲罢不能。
三、打破相对论的怪圈
“攀比”心理所引发的“非理性”行为,总是给我们带来负面影响。那有没有方法可以避免这些“怪诞行为”吗?答案是肯定的。
在研究如何能打破“比较”的怪圈前,请你先来回答一个问题。
假如你看上了一件衣服,店内标价400元,你心动了。当你正要付款时一个顾客悄悄告诉你,在离这家店大概20分钟路程的其他店里也有同样一套衣服,只需要花费390元就能买到它。
你会因为相差的10元特地多跑20分钟的路程吗?实验中的大多数人都表示不会,因为这10元对他们来说不值得。
那我们来换一样东西,这次你看上的是一支钢笔,标价20元,在距这里20分钟路程的其他店里也有同样一款笔,标价是10元,你会为了节省这10元而多跑20分钟的路吗?这一次,大多数的人表示宁可跑远路也要节省这10元。
同样是省10元,同样是20分钟的路程,为什么人们会选择跑很远的路程去买更便宜的钢笔,而不愿意跑远路去买更便宜的衣服呢?
这主要是因为,钢笔比衣服更便宜。简单地说就是,人们考虑的是,多花的20分钟是不是值得自己省下10元钱。因为衣服是400元,钢笔是20元,虽然跑20分钟,都能让这两样物品便宜10元。但因为衣服的价格比钢笔高的多,所以10元钱在衣服价格中所占的比重,也要钢笔的低得多。这样比较下来,我们就会觉得为了买一件三、四百元的衣服,跑20分钟只省了10元钱,不太值得;但因为10元钱,占到了钢笔价格的一半,这样一想大家就会觉得,远路是值得跑的。
同样都是节省10元钱,但人们却不愿意为价格高的衣服买单,反而对便宜的钢笔乐于跑腿,这就是一种奇怪的“相对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比较”。
其实,如果我们真想要打破这种“比较”的怪圈,还是非常容易的。我们只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步骤就可以了:
首先,我们要控制好自己所比较的范围,尽可能地转向能提高我们相对幸福度的圈子;
其次,遇到一些不得不去比较,或者容易产生攀比心态的场景,要适可而止,学会远离;
最后,要善于觉察自己真正的经济水平,可以在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把眼界放宽,但不能越界。
总而言之,人心不足蛇吞象,唯一的方法就是打破思维定势的怪圈,才能使我们摆脱“攀比”所带来的负能量,最终避免“价格诱饵”对我们造成的不良影响。
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拜拜~
摘录《怪诞行为学》于书中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