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这本书的作者是以色列物理学家及企业管理大师高德拉特,它用简洁明快的小说来阐述那些显而易见却被大家忽视的逻辑思考方法。该书出版后受到非常多的企业高管重视,比如通用电气和美国海军附属维修单位、医学院主任、出版社等等,都开始在他们的工作中使用《目标》提到的TOC理念(瓶颈理论或制约理论),即一种摆脱“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系统思考方式。当然,要想更好地理解TOC的理念,一定要看看高德拉特的《绝不是靠运气》和《关键链》。
小说以罗哥所在工厂陷入困境开始,罗哥求助于自己的大学物理学教授钟纳,在钟纳的钟纳的指导下,一步步挽救了工厂更重要的是能够独立思考,找到问题的答案。
虽然我们可能不是一个工厂的管理者,甚至不是公司的中层管理者,但是将TOC应用于个人的成长也是很有意义的。比如我们学习成长的瓶颈在于认知能力,认知升级能够解决我们的很多问题。而要达到认知升级需要我们掌握更多的概念,具体的获得途径是学习、阅读、培训、行动经历等等。而最终这些行动的落实需要我们付出时间与注意力。所以这就找出了个人成长的瓶颈资源,时间和注意力。
本书关键字
瓶颈资源 非瓶颈资源
书中摘要
1、生产力
生产力是把一家公司带向目标的行动。每个能让公司更接近目标的行动都是有生产力的行动。每个不能让公司更接近目标的行动都没有生产力。
2、生产力的衡量指标
我们有没有多卖出任何产品(也就是说,我们的有效产出有没有增加);我们有没有裁员(我们的营运费用有没有下降)。而最后,他问的是:我们的库存有没有下降?
3、启动资源与有效利用资源
“有效利用”资源的意思是,运用资源的方式必须能推动系统迈向目标。而“启动”资源只不过好像按下机器的开关一样,无论这样做是不是能带来收益,机器都照常运转。所以,启动非瓶颈资源直到把它发挥到极致,是愚不可及的做法。
4、如何得到答案?
传统做法在我们脑海中根深蒂固的程度,简直令人诧异,我们一直照着别人教我们的方法去做,却从来不花点时间自己好好思考。“不要给答案,只要问问题就好。”
不要给答案绝对有它的道理,当你试图说服一个盲目遵循通行办法的人时,直接把答案讲出来,会毫无效果。事实上,只有两种可能,要不就是他不了解你的意思,要不就是他了解你的意思。第一种情况不会带来坏处,他们只会把你的意见当耳旁风。第二种情况可能还更糟糕,他们可能了解你的意思,但是他们会把你传达的信息看得比批评还要糟糕。(即使你说的话有道理,但是被人永远不会原谅你暗箭伤人。)
但是单问问题的时候,别人也会将它理解为傲慢,更糟的是。认为提问的人只不过是在挑毛病。
5、罗哥最终想要学习的东西
怎么样说服其他人,怎么样把同行的做法抽丝剥茧,怎么样克服人们对改革的抗拒。
6、衡量指标的作用
控制——了解公司朝着赚钱的目标,达到了什么程度。
引导——引导组织的各个部分,达到整个组织的最大效益。
7、提高生产力的流程
步骤一:找出系统的瓶颈(制约因素)
步骤二:决定如何挖尽瓶颈(制约因素)的潜能
步骤三:其他的一切迁就上述决定
步骤四:给瓶颈(制约因素)松绑
步骤五:如果步骤四打破了原有的瓶颈,那么就回到步骤一。千万不要让惰性引发系统的制约因素。
8、经理人最基本的几项能力
回答这三个问题
应该改变哪些事情?
要朝什么方向改变?
要如何改变?
9、TOC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虽然我看过之后还是不知道TOC该如何应用在教育领域,但是先记下来,说不定过一段时间就更能理解了。)
TOC可帮助人们思考事物的意义。
我们教育孩子的方式是让他们自己找答案,而不是只给他们答案。
我看到有能量的学习者,看到终身不断开拓和探索所带来的快乐。
10、TOC在医院中的应用
面对医院低效率和长长的候诊名单时,负责医院管理的塞尔达想到医院处理病人的流程可以看做一条生产线,就像《目标》中所描述的一样,于是他也从门诊部经理下手,改变就诊候诊的流程问题,从而提高了医院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