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这是爱尔兰诗人叶芝的话。
这句话被全世界的教育专家引用,它说的是,“填鸭式教育”不是最好的教育,它会让孩子丧失学习的兴趣,以及主动学习的能。
孩子的主动性学习来自内驱力。什么是内驱力?
内在驱动力的定义: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唤醒状态或紧张状态,表现为推动有机体活动,以达到满足需要的内部动力。
通俗点说,就是我有什么东西缺失了,没有这个东西,我会很难受,这种缺失感会推动我做点事情。
比如,我现在很穷,我需要钱,为了得到钱,就会有一种力量推动我去做事情,而这个力量,就是内在驱动力。
有人说了,学习这件事算不算需要算不算?当然算!
但学习属于高级的需要,只有当底层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被满足之后,学习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才会产生。
道理很简单,如果一个人吃穿都成问题,安全都无法得到保障,那么你跟他谈学习是不是有点扯,因此,唤醒学习内在驱动力的前提是,先满足底层的需要。对孩子而言,父母需要先保证他身心健康,有自信,有价值感,有良好的人际关系,那么,在此基础上,再来思索如何唤醒内在驱动力。
试想,身处以下家庭环境中的孩子,是否有学习的需要:
夫妻整天吵架,家庭随时面临崩溃。亲子关系极差,孩子经常遭受批评,指责,甚至打骂。
所以,当父母问起如何提升孩子的学习成绩时,我们会先问以上两个问题,因为,这是父母唤醒孩子内在驱动力的基础和前提。
有人说,奖励和惩罚其实也是一种驱动力。不过它们属于外部驱动力,相比较内驱力来说,外驱力有以下几个问题:
不具有延续性,奖励和惩罚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有它的时候,孩子可能会行动,可是,一旦没有,孩子会立刻停止行动。
无法实现责任的转移,我们知道,学习是孩子的事情,也是孩子的责任,可是,奖励和惩罚很容易把这种责任转嫁到父母身上,孩子会觉得学习是为了父母学,那么可想而知,他的投入度肯定不会高。
半衰期太短,通俗点说,如果父母把奖励和惩罚当成筹码,那么这个筹码很快就变无效了,你需要不断加大筹码,才能继续推动孩子学习,那问题就来了,你总有满足不了孩子的时候,而到那时,你又该怎么办。
相比较外部驱动力,内部驱动力的好处就显而易见了。
参与度更高,孩子会认为学习是自己的事情,是自己的责任,因此,他会自觉自愿的投入,他不在意任何的奖励和惩罚,他就是打心眼里想去做。
行动更持久,由于孩子把学习当成满足自身需要的事情,因此,他会持续不断地行动,因为学习这件事的特点是,越学越无知,越学越投入,孩子会不断探索新知,不断挑战难点。成就感更足,由于不需要奖励和惩罚的筹码,所以,一旦孩子有所突破,他的内心感觉会非常棒,他会更享受这种成功的喜悦。
樊登的父亲,是大学的数学教授,按樊登的说法,他父亲最喜欢干的事,就是做数学题,人们问他,为什么你从来都不去放松,他父亲说,做数学题就是放松啊。
你看,当一个人把学习当成放松的方式时,他根本不觉得学习很苦,他认为学习就是放松,学习本身就是一种乐趣,这就是典型的内部驱动。
认识了内驱动,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或许会更有效果!它是一个人内在的永恒的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