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曹丕篡汉类似于买壳上市,司马家篡魏,类似于一个保姆去大户人家打工,混熟了后强行逼主人把名下的所有产业转到保姆名下,然后把业主赶出自己的物业,并宣布今后曹家的产业都姓司马了,拿着曹家的工资司马家人,把曹家的公司变成了司马家的。
曹操的江山都是自己一手一脚的打下来的。
汉献帝被李傕郭汜挟持,逃出长安后,一度非常惨,流离失所。
建安元年八月,汉献帝和一帮手下逃到洛阳,当年董卓逼汉献帝等人迁都,曾经火烧洛阳城,这里早就被董卓等人祸害的满目疮痍,宫殿住所都没了,汉献帝和其手下官吏,困了靠着断壁残垣眯一会,饿了要自己出城去采野菜填饱肚子。
不过,出城采野菜都有被散兵游勇杀害的危险。
是时,宫室烧尽,百官披荆棘,依墙壁间。
州郡各拥强兵,而委输不至,群僚饥乏,
尚书郎以下自出采稆,或饥死墙壁间,或为兵士所杀。
汉末的各地诸侯大多都不愿意接汉献帝到自己的治所,汉献帝是块烫手的山芋,汉末大乱诸侯各自为政,在自家的地盘都是土皇帝,谁乐意再把汉献帝接来,自己找个太上皇供起来,有病嘛,自己找不自在。
不过,诸侯也有思维超前的人,打汉献帝的主意,想把他控制在手里,利用汉献帝号令诸侯。
比如袁绍的谋士沮授就给他出过主意,让他挟天子以令诸侯,袁绍想了半天,没答应,他不想请汉献帝这尊大神来自己身边,大约觉得请神容易送神难。
另外一个打汉献帝主意的就是曹操。
曹操的谋士毛玠给他的建议:
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军资。
曹操想了想同意了毛玠的建议。
这时候快饿死的汉献帝君臣,被曹操接纳,无疑在雪中看到了火热的火锅,老曹这是来救命啊。两人有过短暂的蜜月期。
不过后来汉献帝这尊大神也确实让曹操伤透了脑筋,汉献帝身边也有一个自己的小集团,就是采野菜吃的那帮人,他们吃饱后就琢磨着怎么扩大汉献帝的影响,甚至想着把曹操的地盘夺过来,为汉献帝所用。
曹操一边在外面挟天子以令不臣的扩大自己的地盘和影响力,一边还得防着汉献帝的小集团在背后搞小动作,把曹家的公司变成刘家的。
后来曹操长期不敢和汉献帝见面,恐怕怕自己像大将军何进一样,被汉献帝关门绝杀了。
挟天子以令不臣的好处也是有的,而且很大。曹操借助汉献帝的名义,扩张自己事业的版图,很快曹家就发展成东汉末年最大的诸侯。
这大约就是借壳的好处,借助大公司的名头资源,发展自己的事业,当自己的公司足够大时,再甩掉这个壳,名正言顺的换上自己公司的logo。
曹操死后,曹丕就这么做了。
曹魏代汉这事儿顺理成章,公司原本是人曹家的,只是借刘家大汉的壳用了用,为了这个壳曹家也付出了很多,比如花钱养着快饿死的汉献帝君臣,比如,曹操把自己的仨闺女都嫁给了汉献帝,也算下了血本。
2
司马家代替曹家,只有两字的评语,无耻。
司马代魏,大约司马懿一开始都没敢这往上面想,史书上的狼顾鹰视只是后人的美化。司马懿一直是曹魏的忠臣,两代托孤重臣,曹丕曹睿死的早,临死前都委任司马懿为托孤之臣。
可见在曹丕曹睿当国之时,司马懿一直都是曹家的忠狗,是可以委以重任的人。
到了曹芳上台曹爽监国的时候,司马懿和曹爽早期还合作愉快,后来曹爽和司马懿闹掰,对司马懿多方防范,司马懿于是用了当年对付曹操的绝技,装病。
当年曹操都被司马懿骗的团团转,何况没有见过太多风浪的曹爽,司马懿轻易的骗过了他,曹爽觉得司马懿就是个老棺材瓤子,不值得防范,于是在曹睿忌日,他很放心的带着皇帝曹芳,去高平陵祭奠魏明帝了,司马懿等的就是这个几乎,他忽然发动兵变,控制了京城。
此时曹爽还有很多翻盘的机会,皇帝在他手里,调动军队的印信也在他手中,他完全可以调全国之兵前来勤王,曹爽如果这样做,很大几率有翻盘的机会,司马懿会一败涂地。
毕竟当年曹操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这时候的情形和当年曹操有点像,但是可惜曹爽不是曹操。
司马懿也怕曹爽鱼死网破的命令各地军队来勤王,于是开启了忽悠模式。
司马懿派了很多德高望重的大臣游说曹爽,只要放弃军权,司马懿不会杀他,让他回府娇妻美妾环绕做个富家翁。
曹爽居然信了,他相信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司马懿派去劝说曹爽的人像许允,陈泰,尹大目等都是魏国德高望重的名臣,这些说一不二是不会撒谎骗人的。
二是,司马懿曾当着这些重臣的面,指洛水发誓,说绝对不会害曹爽的性命。
古人对誓言很看重,尤其是对洛水发誓,这就是和神签订契约啊。
有重臣的背书,有洛水发誓,曹爽相信司马懿会放过自己,让安心做个富家翁。
这就叫驽马恋栈。
司马懿七十多了久历风雨,那像曹爽那样天真。留下他们?再给他们一个翻盘的机会吗?
回到京城没多久,曹爽兄弟就被司马懿找了个借口杀了,灭了他们兄弟的三族。
自此魏国重臣,曾经被魏国几任皇帝信任的魏国老保姆,司马懿同学,就把自己曾经效忠的曹家的财产霸占到自己碗里了。
这是一种什么精神?这就是一种要钱不要脸的精神。
看看历史上,往往这种人都能成事儿。
司马懿发誓不杀曹爽,转瞬誓言就成了放屁,那些给司马懿背书,向曹爽信誓旦旦保证他交出兵权司就能活命的魏国重臣,统统被司马懿很狠的打了脸。
当时这些大臣,真心觉得自己能保住曹爽的命。
古人把承诺看的很重,尤其魏晋那些世家大族,还秉承了季汉注重承诺的传统。但是司马父子却从来不按照常理出牌。
司马父子只要利益对道德荣誉看的很淡。
司马懿死后司马师司马昭兄弟吃相更加难看。
甚至历史上留下了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名言,得国不正这四个字牢牢钉在司马家人的身上,后来有位晋国皇帝,听到自己老祖宗得国经历时,羞愧的捂住了脸。
自己家人都觉得自己老祖宗得国的手段让人感觉到羞耻,何况别人呢?
文:薛白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