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让我帮你?起码咱俩得一个量级才好,对吧!
常在机关应答人
昨天表弟来聊天,很郁闷地说某人不够意思,不肯帮妻子调动工作。
我问这人是谁,说是他老婆奶奶那边的亲戚,应该是他老婆的奶奶的同父异母兄弟的儿子。
我当时就笑了。在现代这个社会,这几乎就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人家怎么可能会帮你呢?
我问表弟,如果人家帮你了,你拿什么感谢人家?
他说,“上硬通货。”
我就问,你准备多少?
这家伙迟疑了,说少了拿不出手,多了有些吃不消。
我只能呵呵。
表弟说,如果他能给办成,我愿意给他这个。说完,伸出5个指头。
我说算了,你别坑人家了,这个时候谁还敢拿人这个。
我隔壁一个同事,因为收了人家这个,差一点被开除公职,最后降级使用,成为办事员,一辈子的奋斗,又回到了原点。
表弟问,那怎么办?
我说,不办,或者按规矩办。
真给你办了,你真的无法回报人家。
送那个“阿堵物”吧,你不舍得,人家也不会要;你送去瓶瓶罐罐、箱箱包包,估计都是假冒伪劣的产品,根本没法用。
这就麻烦了,什么好儿也不落,仅凭一个空头人情,我干嘛不辞辛苦给你办这个事儿,划不来呀。
表弟说,那谁谁的亲戚听说就办成了。
我说,那不错,但是你真不知道还是假不知道,人家那关系叫“亲戚”,而且是嫡亲;你这叫什么亲戚,纯粹驴尾巴吊棒槌的亲戚,根本没法比。
表弟不吭声,我觉得有些不落忍,就说,也不是没办法,就说可以向组织申请,看能否帮助解决两地分居的问题。
但是,这个正规渠道,很可能解决不了问题,除非表弟能够站在一个相当的位置上,就是与能够帮他解决问题的人位置差不多。
因为只有这样,人家帮助你,你才能给予别人相同的帮助。
就像某些商界大佬资金链出现问题,帮他解决问题的,一定是与他一个圈子的人,而不是其他人。
比如,当年蒙牛陷入危机后,牛根生发出万言书,同属华夏同学会的柳传志、俞敏洪、江南春等纷纷施以援手。
这与我们想象的落井下石、见死不救完全两样。
但是,这也仅仅局限在他们这个圈子里里面,不属于同一个圈子,很难受到这样的资助。
前两年,有个大学生患病,为了筹集治病钱携众跪在新希望集团掌门人刘畅门前,希望借款100万,好像也没有什么结果。
当然,有人评论说,这孩子跪错地方了,不应该向富豪筹资。
实际上,无所谓对错,只因为他们不在同一个圈子里,他不能够给对方一个明确的未来,别人在他身上看不到回报,他们没法交换彼此需要的等价等量资源。
同理,表弟想实现自己的想法,要么正儿八经地走正规途径向组织申请,当然,这种个案太多,组织帮助解决其困难的可能性较小。
因为,像他这种情况太多了,根本没法一一满足。
要么,就是努力向上,走到一个具有话语权的位置,实现自己的愿望,只是,这个得慢慢来,甚至实现不了。
我是“常在机关应答人”,常在“小机关里的大机关”(yueyangdehua)聊机关事,我等你聊天,也欢迎你来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