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又称“甲骨文字”,是指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使用的一种古老的汉字书写形式。它们是随着龟甲和兽骨上的刻画、刻划而出现的,现在成为了研究古代历史文化、考古学的重要资料。
在甲骨文的研究中,还有一个专门的学科称之为“甲骨学”,它主要研究甲骨上的文字,并以此为资料来研究商周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甲骨文的起源可追溯到商代的商王朝。在当时,人们使用龟甲和兽骨进行卜卦和祈祷活动,并在其上刻划刻画记录。由于这些刻划具有符号化的代表意义,再加上商代时期人们的祖先崇拜和对神秘力量的崇敬,因此甲骨文的出现便有了其独特的美学与哲学特点。
甲骨文的字形具有草书风格,呈现出简洁、刚硬、有力、凝练的特点。由于它们记录的内容大多是祈求吉祥、祭祀祖先、定期名称、记事等,这些文字往往比较象形,与现代汉字大有不同。
对于甲骨文,不仅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同时也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在现代汉字的演变过程中,许多字句含义的演变都可以通过对甲骨文的研究得以解释。甲骨文的发现也对于对于研究古代历史,了解古代文化及知识传播方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总之,甲骨文是一种特殊的汉字书写形式,给我们的历史、文化、语言带来了无尽的启示。虽然甲骨文的研究需要有专业知识的人员进行,但我们普通人也可以通过学习研究,更好地了解我们中华文化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