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老师在设计这堂课的时候,抓住神话故事的特点,从讲述的方法上突破了文本浅显易懂的束缚,抓住关键字词和关键情节,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呈现了一堂充满活力和机智的好课。
整堂课三个环节,一是概述全文故事,二是详述重点章节,三是对话照应文本。师生处于一种绝对的相融关系之中,每一个问题的揭示往往给学生留有相当的空间去发挥和表现。
精彩的课堂应该可以生动再现文本的情境,产生一种理解上的超越。倪老师的课上,一波未平又起一波,在概述之后,一个问题调动出群情激奋的状态:你觉得哪一个场景最吸引你?于是,大家开始进入到第5节的阅读理解之中。这一节在全文中写得最具转折意味,老师让学生就“闯进”和“周旋”先做想象性描述,否认了“悄悄地进来”的误解,肯定了“一脚踢开门”的理由。紧接着便让学生对口表演,一生扮嫦娥,一生扮逄蒙,看看到底是怎样的“闯进”和“周旋”,在一对对学生的生动表演之中强化了对文本的理解,再现了两个具体人物的的形象特征。
语文阅读,无非就是基于语言文字的理解与阐释。理解是人类阅读经验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本的意义和阅读的理解一起处于不断形成的过程之中。这就要求我们不仅把文本作为一个艺术作品去理解,而且艺术作品的意义在于不能脱离了阅读者的接受理解和再现理解。正是因为阅读者的理解与体验,才可以解开文本世界的本真意义,达成一种文本与读者的历史性融合,产生出一种阅读事件,进入到一种阅读境界。
倪老师在处理文本的阅读理解时,既有历史性的呈现,又有创造性的发挥。在讲述过程中既有复述,更有描述,给学生以想象的展现机会,让学生明白了“这样的人”和“更多的人”指的是怎样的人,甚至为了加强学生的理解,让学生把“嫦娥心里想,让这样的人吃了长生不老药,不是要害更多的人吗?”的问号去掉了再说,于反复和变化之中进一步把自己的理解和解释介入到客观的历史事件之中,有一种敞开着的意义再创艺术。
由于文本故事有着独特的回应和全局性,所以,倪老师在结束了重点阅读并阅读完末节之后设计了三个填空题,选择乡亲们、后羿和嫦娥三个人物中的一个,联系文中有关“他(她)”的语句,说一说写一写。于是,出现了学生们深情款款的呼喊或叮咛,在老师的追问下,一个个联系到文本之中的具体的文句说明自己这样处理的理由。无论是嫦娥如何的善良,后羿如何的挚爱,乡亲们如何的眷恋,都在一种审美情结之中得到了体现。也许神话故事的魅力,就在于这样的阐释之中散发着真善美的意义。
只有在读者那里,文本的意义才能得到体现。建构文本意义的过程,首先是文本世界的再现过程,其次才是文本世界的生成过程。也就是说,首先是一种体验性投注,其次才是灵魂意象的超越。一个读者的精神塑造,是需要期待和唤醒的,语文教学真正的奥秘,可能就在丰富和提升一种精神的境界吧。
写于201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