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属跟我回顾昨天的工作,讲到一个投标文件打印错误的问题,最后多折腾了一会也解决了。我问他,既然打印错误了,有没有考虑过今后怎么规避。一,他的第一反应是这家打印店是第一次合作。二,又是说别人一直在催他。三,然后他还说他考虑到应该确认一下,再去盖章,只是时间太赶没有意义了。
总体来说,他的第一反应都是别人的问题。没有从最直接的优化思路里去提高工作效率。什么是最直接的优化思路我认为是“我如果怎么做就能怎么样?”
切入点小一点来简要的看看:
第一条所谓的第一次合作的打印店。那我们是不是应该要打印店在打印之前,做一个反向确认的动作。毕竟我们是知道最终打印稿和倒数第二稿的区别在哪的,但是打印店不知道。当然了,换作负责任的打印店也许会主动和你确认,可是方式就不一定是符合我们要求的了。
再来看第二条别人一直在催他。对了,他说这个项目的时候,强调了四遍别人在催他。可见他是真的想把过错归咎于催他的人。可是,事实就是这个活肯定有人催,催才是常态。不催才奇怪,而且不催不代表你能完美完成。
第三条是打印成品是不是应该确认之后再去盖章。细节是人家盖章的快下班了,所以他没花时间去确认。结果搬上去又搬下来。扯空。他反问我这样情况下的确认还有意义吗?我告诉他,不是扭转乾坤才是意义,也没有这么多扭转乾坤的时候。你只要盖章前确认一下,至少可以不给对方留一个不靠谱的印象。你也可以立即在打印店送来的同时就要求他原路返回,即可开展重新打印的工作。肉眼可见的减少坏影响,提高工作效率。
做一个正确型人才远没有优秀型人才要求高,关键在于是否可以习惯性拿自己出来反思,有所收获之后再举一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