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践悟319---有用和没用的关系
“有用”与“没用”,本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无所谓“有用”,也无所谓“没用”,二者也可以相互转化。
世间的任何人事物,根本没有“有用”和“没用”之分,只是不同角度、不同地点、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人为地对其标识为“有用”、“没用”。但从辩证法的角度来看,任何人事物都是有用的,根本不存在没用之物。有一句话叫:所谓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贝。
在这里,不从使用角度去探讨“有用”和“没用”的关系,而就NLP学习中有一句话:有用是因为有用,没用是因为没用,来解析一下。
才开始听到这句话时,我真的是受了很大的震撼。一听到,就没有再放下过,在脑中不停地玩味此中真意。
“有用”是因为“有用”?为什么呢?前面的“有用”是主语,后面的是宾语吧,只有这样才组合成了一句完整的话。前后一样的字,为什么意思不一样呢?这就是令我难以忘怀的地方。
所学的知识当然有用了,没用学它干嘛。这是人所共识的想法,但放到NLP的学习中就不这样认为了。我的认知是把“有”和“用”二字分开来读,我们学习是为了“有”,大脑中存了很多NLP的知识,很“富有”吧。但光“富有”没用,关键在于一个字:“用”。就是后面那个字了。在“富有”的基础上再“用”,就是真正的达到了学习的目的了。
NLP不提倡我们当“图书馆”,装的东西不少,但并不使用,真正用时方恨少了。为什么装这么多知识,还方恨少呢?根本的就是没做到“有用”。装的再多,学得再认,如果不能运用于实践中,就不是真正地掌握了,就是“没用”的知识,就是死知识。
为什么叫“有用”?是因为“用”了,才“有用”。光学不用,时间长了等于白学,很难达到学习的效果。
哲学上的认识论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如此反复,才能把所学知识真正转化成自己的东西。什么是学习?学习就是反复。这个反复,指的就是不停地在“实践-认识”之间来回地转化运用。
“有”转化为“用”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大家不知注意到没有,鸟的两翼的“翼”字,上面是两个“习”字,下面是一个“田”字。为什么呢?古人造字时,就认识到鸟要飞得高、飞得远,必须在田地里不停地、反复地练习飞才行。
我们跟老师学习NLP知识,老师的发心也是要求我们在课堂上好好地听,在实践中时时地用吧。在实践中用,就如鸟儿不停地练习飞一样,才能真正地让自己也站得高、看得远,成为想成为的人吧。
如果不进行“习”的过程,也就是“没用是因为没用”,就真的“没用”了。我们要把“有”转化为“用”,就必须在实践中进行“习”。这样,才能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东西。那样,才真正做到“有用”。
有用是因为有用,没用是因为没用,是很有哲理的。
兖州,陈涛,2019.12.23.1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