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爱晓俊
有人说:“生身之恩大于人,养育之恩大于天”。而生而不养,你不配被人叫做爸妈。有人说:爱自己的孩子就应该给孩子提供舒适的生存环境,陪伴他们成长。生而不养,害的是孩子的一生,而养而不教,却有可能危害整个社会。
- 01 -
最近有一部镜头感特别真实,情感特别饱满,演员都在用心拍摄的影片呈现在大家眼前。说是演员,我们更可以说连其中的主演都是一个经历过电影中大部分故事而且是一个只有12岁的小男孩的时候;你会不会想这是一个怎样的电影,你是不是也会被这样一个故事,这样一个小男孩,并且豆瓣评分高达9.3分的作品所吸引呢?这就是《何以为家》。
电影一开始我们就看到一个小男孩走上法庭,眼神里只有孤独和对这世界的愤慨。他说:“我要起诉我的父母,因为他们生下了我。”你如何能想象,这是从一个只有12岁的小男孩口中说出的话,他到底经历了什么。也许有人会惊讶道,父母不是自己最亲的人么。为什么他还要去起诉自己的父母。没错,如果是在一个幸福的家庭中,父母的确是自己最亲的人;但是在一个不幸的家庭中,父母就是最大的魔鬼,把自己逼疯的魔鬼。而我们的小男主就生长在这样一个不幸的家庭中。
他的父母已经生了包括他在内的7个子女,而他们家早已经一贫如洗了。7个孩子没有人照看,他们就大的带着小的,小的就只能锁在凳子上。面对如此贫穷的生活他的父母没有办法将他的妹妹卖给了一个开杂货店的男人。面对此种情况,他与妹妹不断反抗,却最终抵抗不了命运。我们的小男主无能为力,保护不了自己的妹妹,只好逃离了这个让他心生厌恶的家庭。幸好上天没有抛弃他,让他遇到了一个善良的小阿姨。只不过命运再次捉弄了他,因没有暂住证而无法停留在这个国家的小阿姨也被监禁起来,甚至要驱逐出境。而她那个不能露面的婴儿却是压垮小男主最后一根稻草。最终他只有向命运低头,将婴儿交给一个男人,才明白自己谁都保护不了。
- 02 -
我们都说家是温暖的港湾,家是向往的归宿;而在电影中家却是小男主想要逃离的噩梦之栏。影片反映的更多是现实,而在现实中,小男主却是一名真实的叙利亚难民。跟随父母逃难到黎巴嫩,为了生存,他过上了与电影中相似的生活。小小年纪只能自己将家庭的重担扛在肩上,可想而知,他的内心是多么的孤独和强大。
我相信只有经历过这些苦难般的生活才能将电影演绎地淋漓尽致,才能让我们看到这一幕幕如此真实而又惋惜的镜头。几个月后,在得知妹妹因怀孕流产而大出血死在医院门口中,他心中的那个家已经不在是家了。而他此时只有愤怒,只有对命运的唾弃。他从家里拿来一把刀,直奔那个间接害死自己妹妹的禽兽,一刀捅了下去。
在这之前,善良的小阿姨给了他家的温暖;没有血缘关系的弟弟给了他反抗命运的机会;而当这一切都变的美好起来时,上天却给他开起了玩笑。过失伤人,入狱5年。这是他此次行为的后果。尽管如此,他的母亲不仅没有去反省自己的儿子为何坐牢的原因,反而还想再生一个女孩来弥补之前的遗憾。我们都会说,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而生而不养则是最大的悲哀。
见过游乐园女神被扒光,洗过沾了鲜血的衣服,听过蜘蛛侠变成蟑螂侠的传闻。才知道美丽会变丑陋,纯净会变脏臭,英雄泯然众人,自己却无能为力。把童贞交给世界,用匕首刺穿丑陋,靠起诉状告父母,挤笑脸嘲弄命运。赞恩把婴儿交给男人,才明白自己谁都保护不了。他就站在破败的街角,仿佛人生走到尽头。
--西楼尘
- 03 -
对于一对夫妻而言,生一个孩子是他们的权利和义务,但是对于一个孩子而言,他的心中就不免疑问,你们当初是为了什么而生下他。有没有经过他的同意,有没有为他着想。如果只是生下了他,而没有好好的抚养,教育。只是为了生而生,让自己子女的生活一天天的被碾压剥夺;我们就不会觉得这是一个胆大的决定,我们也就能理解为什么这个男孩要状告他的父母。
我们都知道父母把子女带到这个世界上来,是应该给与他们足够的爱。可是对于这对父母而言,他们从未以爱的名义去保护和爱惜自己的子女,反而把孩子当做自己求生的工具,甚至责怪为妹妹报仇的儿子。爱不应该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物么,可惜的是有些孩子天生就无法体会家庭带来他的温暖,甚至可以说这个家庭就没有温暖。什么是爱,爱又是什么,也许这是社会给我们的一个巨大的灵魂拷问。
父母究竟该如何对待孩子,电影伊始,就有一个问题在我脑海里闪现,既然如此困难,为什么要生这么多的孩子,直到庭审上,赞恩父亲说,都说孩子是我们的希望、会给我们人生以支持、我哪里做错了,那一刻我有些明白了,其实我一开始以为正确的价值观不过也是我们的想象,赞恩的父亲相信的是另一套而已。我们无权对他人信仰的主义指手画脚,做好自己也就罢了。
- 04 -
这部电影最终在戛纳电影节荣获评审团大奖,同时也获奥斯卡提名奖。这部电影的初衷是聚焦黎巴嫩难民危机和童年受虐问题。但我想,看完整部影片的人们都会思考,这不仅仅是黎巴嫩这个国家的问题,这应该是全球孩子童年是否幸福的问题。
观众们为难民的处境和生活而落泪,更为孩子的教育、成长而思考。就像娜丁所说:“就其生产和位置而言,这绝对是部黎巴嫩电影。然而,这个故事是针对所有没获得基本权利、教育、健康和爱的人的故事。这个黑暗的世界里的人物,是一个时代的症状,是世界上每一个城市的命运。
到底应该如何为人父母?亲子教育又意味着什么?我想这是《何以为家》留给大家思考的一个问题。但同时也是人们需要学会如何做好父母的一课。我们到底从这部影片中学到了什么,我想对于每一个人都不一样。但是我认为我们也都收获了一个共同的信念,就如同小男主赞恩在片尾对法官说的那段话一样。他是这样说的:
“我希望大人听我说,我希望无力抚养孩子的人别再生了。我只记得暴力、侮辱、殴打、链子、管子、皮带。我听过最温柔的一句话是:”滚,狗娘养的东西“,”滚,你这垃圾“。生活是一堆狗屎,不比我的鞋子更值钱。生活是个婊子,我住在这地狱,生活的就像一堆腐肉。我以为我们能活的体面,能被所有人爱。但上帝不希望我们这样做,他宁愿我们做洗碗工。”
我想,就如同电影最后给我们的那段话来给大家启示,愿世界上所有的孩子,都能被温暖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