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放水》发圈之后,很多人感慨是她生活的写照,一样的大地儿女,同样农村娃的疾苦。
但不是所有的苦都不乐意,有一种苦我还很享受,那就是砍柴。若是遇上开山,村里的人学都下去上,全家人集体出动,多抢一担柴是一担。怪不得我们小学老师康丁珍曾在课上嘲讽大伙:“砍柴辛苦,但人多日子yinghua(开心),说说笑笑,苦也变乐,一天多容易过呀!”的确不假,冬天无所事事的时候,我们小孩都会相互邀约,历经千山万水,翻越N个山岭,百折千回,去几十里开外的ZengmaO岺、太屋里那些不封山的地方割一些杂草、短小的灌木杂树回来烧。
那时候,没有煤气灶,没有电磁炉,大家都烧柴烧煤,砍柴的人多,唯有限的几座山不封,允许开放,就连杂草都又矮又嫩,灌木就更少了。加上我们年龄小,出门功课做得不够,镰刀没磨不利,耐心不够,挑担奮箕出门,都很难割满。累了,就坐在岭山休息一下,站在山顶大声吆喝一声,让风来抚慰一下心灵;渴了,找个水沟喝几口山泉水;饿了,吞几口口水,或努力忍忍吧!
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三个小时……倘若有一个或两个割满,便开始张口吆喝“回一一家一一了”,这时,满山满岭的人开始回应“听__到__了__”,一副更加忙绿的场景开始了:割好了的开始装,没割好的挥起廉刀,加快速度。有时,先弄好的或大人也会帮着年龄小多加几刀,多砍一点柴,等所有的都弄扎实便开启浩荡的回家队伍,一条长龙穿梭在丛山峻岭之中。
爬完坡停下息息缓解气喘吁吁的紧张感,也顺便等等后面的人。路过水的地方,停下喝喝水解渴,用水敷敷脸降降温。下坡的时候互相提醒,小心脚颤抖导致摔跤,一路艰辛,一路帮衬,苦也乐着。
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下屋的那群堂(已婚妇女)客好上了夏天一大早去砍柴,早饭后就会回来。我家住在村子的外边,是所有人来往的必经之地,母亲看到别人收获满满,也叫我跟着去,的确,那年暑假,还在读二年级的我为家里砍了十几担柴,晒在门前一大片,颇有成就感。
有那么一次,彻底把我搞垮了,像往常一样,跟着她们去,在高华山脚下,那天大伙胆子够肥,所有人起了野心,偷起了松树,为了不引起“照岺人”(护林人)的注意,大家分散在山沟边。我是因为小,怕挑不上坡,就选在一个更高的领地,吃力地砍下两棵松树,但不知怎么捆绑了,同伙呢,因为偷树,先砍先跑了。没办法,用绳子尝试着一边捆一棵树,上坡还好,人没树高可在地上拖着走,下坡时就糟糕了,树会自动溜下山坡,根本没法挑。无耐,只好一边哭,一边一棵一棵地来回往下扛……
好不容易扛到Zengma0岺的水边,从太屋里方向的陈屋人(村子人习惯称呼嫁进来的人用村名叫)担柴路过,听见对面的哭声便发现了我,问我哭什么?告诉她后放下担子来帮我,她先把每棵树砍成四段扎成一捆,然后用竿穿好,这样稳固多了。
现在依然没有忘记她语重心长地说:“你那么小砍两棵这么大的树,怎能挑得起?妹妹,要读到书来,砍柴好苦!今后假如我家老二(她女儿)遇到困难,你也要帮她,不然她也会哭。”聊聊数语之后,她把竹竿托上了我的肩上。很遗憾,从没遇上她家老二去砍柴,也从未实现帮她的愿望。
家里,母亲看到我没回家,急得接到了段下的岭山。陈屋人嬷嬷告诉了她事情的经过,母亲非常生气,一个小孩跟去,也没人照看一下,以她的脾气,肯定会去找她们理论。
从那以后,好像我也没跟外人去砍过柴了,要么跟着母亲,要么跟着小伙伴。
还有一次,饿着去,差点回来又要饿饭了。那天我去砍柴走了后,哥哥也太阳从西边出来了,破天荒跟了别人去砍柴,结果比我先回,貌似挑了一担很大的柴,全部是路基(蕨菜那种)。我呢,一担柴看起来小了很多的,是芦毛与杂柴的混合体,还是母亲又到段下的岭山接回来的。刚放下柴,千囊之别,母亲气就不打一处来,开始骂道:“吃得去死了,先去还后回,砍这么一点,还让我接了老远,没饭吃(小时候,饿我饭成了母亲最痛快的事之一)”哥哥唯恐天下不乱,也在一旁添油加醋。也不知父亲哪来的善心,拿起秤来称了一下,结果,我的那担柴略重一点,所有的人无话可说了,哈哈,拐饭去了!
累并快乐着,所有的体力活再累睡醒一觉便有满血复活,大山、小路、伙伴、砍柴、泉水丰满了我的童年,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