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菜集锦 | 北京₁₀ | 仿膳饭庄(下)|【知·食】

《知·食——中国名菜集锦》目录

上一篇:仿膳饭庄(上)

【知·食】的目的,是将准确的、真实的、纯粹的饮食内容推给真正喜爱吃食的你。

我是裸食,愿你喜欢。


裸食说

大约是三十年前,一群日本人组团来到中国,对北京、上海、广东和四川这四地的名菜名店一一探访。有趣的是,当时的日本人可能不知道川菜的存在,在准备上飞机前,被四川人拉住,才得以让这今天威名远扬的菜系被收录其中。

在一部关于川菜的纪录片里,知道了这套书。立马搜索并找到了日文版,无奈不懂日文,只得放下。

某天,找了个日文翻译,看能否翻译一下。这翻译的朋友也真心负责,竟然跑来说:“这套书有台湾版的。”

当下真的感激不尽。毕竟,翻译这套书的金钱亦或时间成本都实在高昂。几经波折,中文版终于到手,虽然外壳相比日文版那是不堪入目,但好歹也是珍品了。

仿膳饭庄

仿膳饭庄

【题记】

吴王僚走过最长最远的路,就是鱼藏剑的套路。原本只想做个安静的美男子,好好的吃顿鱼,鬼知道他经历了什么,居然因此丢了性命!

《知·食》推出《中国名菜集锦》专题,以名店、名菜为主题。用今天的语言和阅读习惯,重新编撰这套三十年前的巨著!不忘初心尽绵薄之力,以期能以此回顾曾经中国的名店名菜、地方风味、饮食文化、烹调艺术……

皇室宫廷最不缺的就是宫心计,先来扒一扒宫廷名菜鱼藏剑的传说,我好像闻到了套路的味道

故宫遥望

【鱼藏剑的宫心计】

仿膳饭庄的名菜鱼藏剑,故事主角是春秋战国时代吴国的勇士专诸。

当时,吴国的贵公子姬光计划杀吴王僚,夺取王位。为了接近吴王僚,专诸在太湖呆了三个月,专门学习鱼的烹饪技术,终于手法纯熟,做出的鱼那叫一个美味。

吴王僚就好这一口,听说专诸做的鱼令人叫绝,便寻着味道来到姬光家。为了谋杀吴王僚,专诸将尖锐的鱼肠短剑藏在鱼肚子里,然后趁着捧食给吴王僚时,咔嚓!把他给杀了。吃一条鱼而已嘛,没想到结果是这样的。

后世的人根据这个故事,用黄瓜代替鱼肠短剑,便做出了这道鱼藏剑。

有一天,御膳房厨师居然把鱼藏剑端上了慈禧太后的餐桌。这时候慈禧太后开始方了,碰到这事儿,我就问你怕不怕?

猜疑心极重的慈禧太后一言不合就发飙,你丫是不是活腻歪了?专诸为刺杀吴王僚而做这道菜,你竟斗胆敢效法刺客吗?

这厨师也真是,明明可以靠厨艺吃饭,偏偏要靠才华;结果临机应变巧妙应答,居然能转过为福,大受褒奖。这位御厨老司机,到底对慈禧说了什么?彩蛋在最后(原书就是这样的,不关我的事...)

吃瓜群众最关心的,自然是这样的宫廷八卦了;这道宫廷名菜鱼藏剑,也随着宫廷秘闻而名闻于世。

总之,宫廷风味代表我国饮食文化中,烹饪技艺的最高水准,所谓食在中国,也可说食在宫廷。仿膳饭庄的清朝宫廷风味菜中,有四道调配了黄酱、酱油再稍加炒过的菜,极为有名,通称四大酱——炒胡萝卜酱、炒豌豆酱、炒黄瓜酱、炒榛子酱

【四大酱】

炒胡萝卜酱 炒豌豆酱 炒黄瓜酱 炒榛子酱

【炒胡萝卜酱】

猪瘦肉 胡萝卜豆腐干 海米 黄酱 酱油 绍兴酒 熟猪油 葱末 姜末 芝麻油 高汤 太白粉

炒胡萝卜酱

四大酱历史悠久,最早是在清朝初期御膳房的菜单中发现的。当时满人进兵中原,那叫一个日夜激战,打得天昏地暗;根本没有时间做饭好吗?

正所谓,人是铁饭是钢,吃饱打仗踏四荒!

吃不饱当然是不行的,军中索性就地把煮肉切成丁,再加上附近采得的青菜,调入黄酱,做成菜肴。后来清朝御膳房的厨师把这道菜稍微加工,让其更加好吃,便成为清朝宫廷的日常菜肴。

【炒豌豆酱】

猪瘦肉 鲜豌豆 黄酱 酱油 绍兴酒 熟猪油 葱末 姜末 芝麻油 高汤 太白粉

炒豌豆酱

猪瘦肉切成丁状备用,鲜豌豆放入热水中烫过,再放入冷水,以保持青鲜。

以猪油入锅烧热,将猪瘦肉炒至变色。接着加入葱末、姜末、黄酱煸出香味;放入酒、酱油、鲜豌豆炒熟,勾芡后盛于盘上即可。

【炒黄瓜酱】

猪瘦肉 黄瓜 黄酱 酱油 绍兴酒 熟猪油 葱末 姜末 芝麻油 太白粉 高汤 盐

炒黄瓜酱

把猪瘦肉、黄瓜切成丁状。为使黄瓜爽脆,涂少许盐把水压出来。

用熟猪油炒猪瘦肉,变色后加葱末、姜末、黄酱;等香味出现后,放入黄瓜、酒、酱油炒后勾芡,即可。

【炒榛子酱】

猪瘦肉 生榛子仁 黄酱 酱油 绍兴酒 花生油 姜末 葱末 芝麻油 太白粉 高汤

炒榛子酱

猪瘦肉切成丁状备用。生榛子仁放入开水中,撒少许碱。榛子煮熟后,用刷子将其外皮去除,再用热开水洗净。接着,以花生油在锅中加热,把去皮的榛子仁翻炒至金黄色,捞出备用。

锅中放入猪瘦肉,炒至变色后放入葱末、姜末、黄酱、酒、酱油和榛子仁翻炒均匀,勾芡装盘。

根据老厨师的话,四大酱的四字,当初是指四季的蔬菜,春天出产黄瓜,所以炒黄瓜酱;夏天出产豌豆,所以炒豌豆酱;秋天为胡萝卜的季节,便有了炒胡萝卜;冬天青菜难得,所以用东北的榛子仁,做出了炒榛子酱。

今天,食材不像以往那么难得,大可以把四种食材与猪肉同炒。真可谓一年四季,尽在盘中。

【海参鹿蹄】

鹿蹄 海参 清汤 酱油 绍兴酒 盐 玉米粉 鸡油 葱 姜 花生油 鸡油

海参鹿蹄

满族人在入关前,就有吃鹿肉的习惯。而鹿的全身都是传统中的珍品,例如鹿茸、鹿脑、鹿筋、鹿肾、鹿鞭、鹿尾等,都是良质的强精剂原料。

清宫对于鹿的烹调法,可谓是费煞苦心。巧妙地利用鹿身体各部分做出来的菜,有数十种之多。海参鹿蹄便是其中的一道。

元代胡思慧的《饮膳正要》中,便有蹄的烹饪法记载。元人喜欢用鹿蹄做汤,胡思慧认为鹿蹄可治脚痛、膝痛,他本身是御医,这么有才,自然他的说法也受到追捧。

这道菜的做法,是先拔除蹄毛,洗净后与清汤、酒、酱油、葱、姜同煮;煮开后,滤去灰水(裸食注:表面的泡沫渣滓等)转小火加盖慢炖。置至骨头与肉分离的程度,捞起去除骨头,把肉一切为二并调味,放入蒸笼中蒸至完全嫩软的程度。

另起一锅加热花生油,放入葱片炒香取出,放入水发过的海参再炒。加酱油、酒、盐,把汤炖干后勾芡,至汤汁完全包裹海参的程度时,移至钵内。

舍弃蒸汁,把蒸熟的鹿肉覆盖于海参上面,最后淋上用清汤、酒、盐、玉米粉做成的芡汁,滴上鸡油增加光泽即可。

【清汤鹿尾】

鹿尾 清汤 豆苗 母鸡 猪肉 绍兴酒 胡椒 盐 葱 姜

清汤鹿尾

鹿尾很短,是上佳的山珍。

清康熙、乾隆全盛时期的京师宴席,最重视鹿尾。当时,一只鹿尾价值堪比一头鹿,连熊掌、猩唇、驼峰都无法与之相比。

清代汪啓淑的《水曹清暇録》(裸食注:汪啓淑任工部都水清吏司郎中时, 在公务之余写的见闻随笔。 内容包括清代北京的政事掌故、名胜古迹、历史人物、社会风貌、趣闻异事等等)曾记述过鹿尾的做法及其美味,说蒸后切片而食,形似猪肥肉,但味稍带甜。随园食单的作者袁枚也借用友人的话说:味以鹿尾第一。

仿膳饭庄的清汤鹿尾,以清汤(原书注:以鸡、鸭、猪颈肉、火腿等物煮成)淋入煮得嫩熟的鹿尾。也就是说清汤是另外做的,这样才无损鹿尾的滋味,同时因为配合了美味清汤,更衬托出鹿尾的风味。

去除鹿尾的皮、毛,洗净后入水煮过。再起新锅,放进鹿尾,母鸡肉、猪肉、葱、姜、水,上盖。以弱火煮至鹿尾杂骨呈柔嫩的状态(裸食注:杂骨指各种牲畜各个部位骨骼混杂的骨料,是骨胶生产的主要原料),取出并小心地去除骨头(原书注:勿损鹿尾原形)。接着把鹿尾稍微放在汤中煮过后,盛入碗内,撒上豆苗,淋入另外准备好的特制清汤,即可。

养鹿场

养鹿场

养鹿历史已有千年以上,明、清两代在北京郊外西苑一带,设有皇帝的养鹿场,饲养许多驯鹿,近代才开始饲养梅花鹿。

【金银鹿肉】

鹿肉 鸡蛋 绍兴酒 盐 葱 姜 玉米粉 面粉 花生油 鸡油

金银鹿肉

鹿肉几乎全是瘦肉,味道鲜美,被赞为上品的肉类。

元代饮膳太医忽思惠的《饮膳正要》中有记载:

“鹿肉味干温,无毒,补中,强五脏,益气。”

清代袁枚《随园食单》也说,“鹿肉不可轻得,得而制之,其鲜嫩在獐肉之上,烧食可,煨食亦可。”

仿膳饭庄的金银鹿肉便是用煮后再炸的做法。

煮到五分熟的鹿肉,加香料蒸过后,再裹上两种面衣油炸,炸好的鹿肉会呈金色和白色。金色为金,白色为银,因此叫做金银鹿肉。

【干贝鹿脑】

鹿脑 水发干贝 绍兴酒 盐 清汤 玉米粉 鸡油

干贝鹿脑

清朝风物志类书《燕京杂记》中记载,京师饮食丰美,南边海味无物不有,无时不具。冬月有山珍,比如,兔、鹿、山狸、野鸡等。北京也是京师(裸食注:京师即首都的意思)所在之地,山珍海味自然也无所不有。尤其宫廷贡物源源不断,山珍海味的烹调也异常精致。有如,干贝鹿脑、海参鹿蹄等

洗好的鹿脑在开水中煮过,剥去薄皮后,加酒、盐、清汤,放入蒸笼中蒸十分钟左右,再取出淋上备好的汤汁。

经过调味蒸好的干贝,与清汤、酒、盐入锅煮开。汤汁勾芡并加入鸡油后,浇在鹿脑上,便是一道极致的美味。

【三鲜鹿心】

鹿心 鲜蘑 冬笋 香菇 清汤 绍兴酒 盐 酱油 玉米粉 葱 姜 鸡油

三鲜鹿心

肌肉纹理细致的鲜红色鹿心,一直被视为珍品;由鲜蘑、冬笋、香菇组成的三鲜鹿心,色香味俱全,是清朝宫廷御膳房的传统名菜。

鹿心洗净血水,煮熟后切成大薄片。冬笋、香菇切成相同大小的薄片后,放入清汤中快煮,捞起备用。将鹿心、冬笋、香菇整齐地排列在深底碗中。调入酒、盐、鸡油、清汤、葱、姜,上笼蒸熟。

把蒸好的鹿心、冬笋、香菇弃汁装盘,周围再点缀用清汤煮过的鲜蘑。

最后,把清汤、酒、酱油煮开后勾芡,浇到鹿心上,滴少许鸡油即可。

【红烧鹿筋】

鹿蹄筋 水发干贝 香菇 冬笋 海米 火腿 猪肉 母鸡 清汤 绍兴酒 玉米粉 盐 鸡油

红烧鹿筋

话说看到有人品尝鹿筋的美味,乾隆皇帝一定会说:“放下那根鹿筋,让我来。”要知道,鹿筋可是乾隆的最爱。

乾隆时代才子袁枚的《随园食单》中,详细记载了鹿筋的烹调法:

鹿筋难焖,要提前三天捶煮,多次去除臊水。烹煮时,先用肉汁汤煨煮,再用鸡汁汤煨炖,然后加油、酒调味收汁,不加其他食材便是白色,用盘装盛。如果加入火腿、冬笋、香蕈一起煨煮,便会变成红色,无须收汤,用碗装盛...

仿膳饭庄的红烧鹿筋,与袁枚记载的做法类似。鹿筋要耗费八个小时,多次换水炖煮;再加入清汤、干贝、海米(原书注:虾米)、冬笋、母鸡肉、猪肉、火腿、香菇一起煮到绵软嫩滑。再用清汤、酒、盐煮开勾芡。把芡汁浇在炒过的鹿筋上,淋上鸡油即可。

这道清朝宫廷传统而营养丰富的名菜,无论色泽和味道都很绝妙。

【荷包里脊】

脊肉 鸡蛋 香菇 玉兰片 火腿油 菜叶 绍兴酒 猪肥肉 湿玉米粉 盐 花生油 面粉

荷包里脊

清朝那时候,贵族大臣随身携带一个金丝缎子做的荷包,可是件极其时髦的事儿。像极了今天明星在机场的时尚街拍,也算得上是当时的时尚风向标了。

当时的宫廷御膳房老厨师,看到荷包上色彩鲜艳的花卉鸟兽图,便得到灵感做出了这道荷包里脊。

烘烤过的蛋皮,包上肉馅,炸至金黄色,形态巧妙,美味适口,是很好的下酒菜。

【炸佛手卷】

猪瘦肉末 鸡蛋 绍兴酒 盐 葱 姜 芝麻油 玉米粉 面粉 花生油

炸佛手卷

佛手,那可是民间传说中的仙果。

据说为了医治猎人的疾病,美丽的仙女将自己的双手,变成了佛手柑。至今,每每遇到这种芳香的果实,都让人想到如柔荑般绵软,凝脂般滑嫩的纤纤玉手。画面感,简直不要太香艳!这种栽培在南方的柑橘类果实,每到冬天便会在尖端长出手指形状,即可观赏也可做蜜饯。佛手柑芳香扑鼻,花和果都可入药。

带着美丽传说和魅力橘香的佛手柑,自明清起便成为宫廷食器和走廊装饰常用的图案。清朝宫廷厨师,用蛋、猪肉模仿佛手的形状,做出的菜品象征着吉祥如意。

猪瘦肉末,拌入酒、芝麻油、盐、葱、姜、玉米粉,做成肉馅备用。鸡蛋打散,加入糊状的玉米粉、盐,烤成大而薄的蛋皮。一分为二的蛋皮包好肉馅,用面粉糊粘合,做成直径约3cm细长的肉馅卷。

肉卷一端每隔0.6cm便切一刀刀痕(裸食注:前四道刀痕不切断,第五道才切断,以做成佛手状)。一条肉卷可以做成数个佛手,然后以花生油烧热、炸好。

这道菜外脆里嫩,堪称仿膳饭庄的宫廷名菜之一。

【炒豆腐脑】

豆腐脑或南豆腐 鸡汤 太白粉 绍兴酒 盐 葱末 姜末 熟猪油 鸡油

炒豆腐脑

早在两千年前,中国便开始用大豆制作豆腐,据说汉代淮南王刘安是豆腐的创始者。大豆到豆腐的制作过程中,还有豆浆和豆腐脑。

北京的豆腐,有用石膏为凝固剂的南豆腐,也有用盐卤为凝固剂的北豆腐。制作南豆腐时,把浸泡过的大豆,加水磨碎做成豆浆,加热后放入适量溶于水的石膏,做为凝固剂。熟石膏放得少,便是豆腐脑;放得多便是南豆腐。南豆腐比北豆腐嫩,豆腐脑又比南豆腐还嫩;豆腐脑入口顺滑,被视为大众喜爱的点心。

加热的豆腐脑,拌入葱末,加盐、芝麻油、辣油,趁热一口吞下,味道甘美,豆香十足。顺口嫩滑的豆腐脑,据说是太后晚年的最爱。

炒豆腐脑烹调简单。猪油加热融化后,炒香葱末、姜末;放入豆腐脑,轻轻翻动,拌炒两三分钟。加入盐、酒、少量鸡汤,再以黏糊状的太白粉勾芡收汁,淋上鸡油即可。

【四大抓】

抓炒鱼片 抓炒裹脊 抓炒腰花 抓炒虾仁

仿膳饭庄众所周知的四大抓,便是源自御膳房的抓炒技法。

抓炒鱼片

鱼肉(原书注:鳜鱼最佳) 白糖 湿淀粉 绍兴酒 酱油 醋 葱 姜 花生油 熟猪油

抓炒鱼片

抓炒的特征,在于炸后再炒,味似糖醋,却不那么甜酸,比糖醋味道稍薄,更加清爽咸鲜。慈禧太后喜欢这种清爽的滋味,甚至胜过山珍海味。

【抓炒里脊】

猪里脊 白糖 酱油 醋 湿淀粉 熟猪油 花生油 葱 姜 盐 绍兴酒

抓炒里脊

猪里脊用酱油、盐调味,裹上湿淀粉后油炸。与抓炒鱼片一样,把葱末、姜末炒香后,拌入调好的酱油、醋、白糖、酒、太白粉煮开,然后放入炸猪肉拌匀即可。

【抓炒腰花】

猪腰子 绍兴酒 白糖 太白粉 酱油 醋 熟猪油 花生油 葱 姜 盐

抓炒腰花

猪腰子切开剔除内部筋膜后,切花刀(原书注:一种切法,在食材表面画成细刀纹,使调味料渗入纹内,再入锅会更加入味。但有的花刀只是为了增加美观),裹上太白粉油炸。猪油炒香姜末、葱末后,加入调好的酱油、醋、白糖、酒、太白粉调味勾芡。最后,放入炸好的猪腰子拌匀,即可装盘。

【抓炒虾仁】

鲜虾仁 太白粉 绍兴酒 酱油 醋 白糖 熟猪油 花生油 葱 姜 盐

抓炒虾仁

鲜虾仁裹上湿淀粉油炸,猪油炒香姜末、葱末,加入调好的酱油、酒、白糖、醋、太白粉勾芡。最后放入炸好的鲜虾仁,快炒后装盘即可。

相传慈禧太后用膳时,吃到一种光润而带黄色的嫩炒鱼片。初尝一口,嗯,好吃!再来一口,好吃!还来一口,越吃越好吃,吃了还想吃啊!怎么办?叫来厨师问下菜名,下次好点餐呀。

御厨王玉山并未事先取名,临机应变答到“抓炒鱼”。太后一听乐了,除了鱼还能抓炒什么呀?都给我端上来,真是好吃到停不下来!

由此,王玉山便创造出四大抓,被人美名:抓!炒!王!(这个名字好污...)

【鱼藏剑】

鳜鱼 黄瓜 清汤 鸡蛋 玉米粉 白糖 醋 绍兴酒 酱油 盐 花生油 葱末 姜末

鱼藏剑

接着聊鱼藏剑的故事~

面对太后的雷霆震怒,仿膳饭庄的老师傅,也就是上文提到的抓炒王——王玉山的老爸,灵机一转,如此回答:太后万福,吴王僚这种Loser哪里有这样好的运气吃到这道好菜?现在太后能品味这道美食,哪里是吴王僚所能做到的……

慈禧太后一听心花怒放,一个字,赏!两个字,有赏!三个字,有重赏!王老爸由此转过为福,大受褒奖,这道宫廷名菜也得以流传后世。

烹调这道名菜,要留头留尾,切下鱼身。去骨、除皮、切大片,卷起黄瓜条,加酒、盐调味。

打至起泡的鸡蛋清,混合玉米粉搅拌好,做成面衣,裹住鱼卷,下锅炸至金黄。鱼头尾部分,以同样的方式裹上面衣,油炸后盛盘,并摆上鱼卷。

把各种调味料、葱末、姜末、玉米粉水调和,制成又酸又甜的勾芡,淋至鱼上即可。

仿膳饭庄 完


话说,这王玉山的老爸,若不是灵机一动,对上慈禧的话语,那可是抄斩的架势啊。但转念一想,若慈禧真的抄斩王家,也就无法尝到她最爱的抓炒鱼片了。所以,有的时候,谁得谁失,不走下去还真不知道。

在古代,宫廷名菜那可叫一个逼格高呀,岂是普罗大众能享用的?想要一尝芳馐,那就准备好吃土吧。据说,今天的仿膳饭庄已大不如前,但好歹,过去只有皇帝才能享用的珍馐美馔,今天人人都吃得起。自然也不会有谁,为了吃个鱼藏剑而丢掉性命。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1,948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371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490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521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627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842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997评论 3 40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741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203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34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673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39评论 4 33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955评论 3 31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70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00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394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562评论 2 34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