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如波澜不惊的河水偶尔浑浊,我们在时间的流里,不断欺骗和自我欺骗。
——题记
对于自我要求严格的人来说,很可怕的不是离开谁,或者谁离开。
婚姻或者爱情的失败为什么这么难以面对?在一段已经枯竭行将就木的关系里挣扎,不过是想证明,爱没有消亡,过去的我们都还在。
现实这么现实,残酷的真相面前,我们总想求仁得仁。
年轻的时候,很多人都曾被求而不得的痛苦折磨多年。这种离不开爱情,信仰婚姻能够让人终身幸福的执念,时而强烈如魔障,溺水般让人喘不过气。
后来我也觉得自己看开了,曾经和我一样的不一样的如花朵般蓓蕾盛放的年轻的心,逐渐陷入生活的窠臼——菜米油盐和屎尿屁,一家人的生活起居和孩子的摸爬滚打,盖过所有风花雪月。
大多数人在生活的苦,婚姻的琐碎里,依然寻找爱情的甜,用礼物、诺言、一些蛛丝马迹勉为其难地欺骗和自我欺骗。
有时候我觉得看开,用理智安慰自己这个人不过如此,也许只需要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
离开一个爱过的人,安然地度过一日又一日,也不是真的痛苦到会死去。
有人说,最怕在夜深人静时,几杯烈酒下肚后,五感便不能自控,强烈的不甘和遗憾如同没顶之灾,让人涕泗横流。
酒精和寂寞,足以摧毁任何伪装,但是偶尔破功,又会怎样?
过去的爱人是白衬衫的少年,是纳西索斯在水边看到的自己的倒影,他最后不可自拔地爱上自己,郁郁而终。
我们怀念的过去的爱恋也不过水仙花的幻象,曾经的过去回不去,也摸不着。
如今,谁还敢说自己会为情所困,要死要活?人们精致的伪装,喜欢都羞于向他人提起。比起爱,他们更愿意说些荤段子——身体的本能不可耻,动了心就十恶不赦,贻笑大方。
有些人年少时错过的遗憾之情已经成为一种心结,后来他照着记忆里的模板去复刻,或者去比较,再也无法对面前的爱人满意——谁能打败一个人顽固的被美化过后的记忆?
纯粹的痴情种只出现在文学作品里,那些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人在现实中是外太空稀有物种。
《洛丽塔》里被年少时陨殁的初恋毁掉的亨伯特,终生在等待寻找让他自取灭亡的欲望之火、灵魂之光。他的毁灭是命中注定,如果没有一个让他求而不得的洛丽塔出现,他的余生也不过是行尸走肉般虚度光阴。
一只翅膀破碎的飞蛾,看到一团火光便用尽力气扑过去了。
和朋友聊天,说人到中年,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但到底也有几分戏假情真,只是到头来不知道这情是对自己还是他人。
有些在婚姻之外偶有玩脱了不能全身而退的情形,从前觉得罪恶滔天,现在也能一笑置之。
人性的灰,像落在家具上的尘埃,掸一掸,擦一擦,还能继续面对,整装待发。
痴情于他人的人很有意思,往往会对那些同样痴情于自己的人,特别决绝无情。这种对自己有关的感情便重于泰山、撕心裂肺;别人对自己的情感便事不关己、轻描淡写的自私,听上去有几分不厚道,但不用对此感到惭愧。
人们因不在乎而冷漠,没有去考虑对方感受的耐心,把恭维讨好都看作让人耳朵生茧的无用干扰。
甚至说,普通人每日忙忙碌碌,难得抽出时间倾听自己的内心需求,或是对“自我”太过陌生。
网络大行其道,批发式写作催生出大把文章——教人一二三四五逐条对照如何关爱自我,每日三省吾身,全力以赴在日复一日的细水长流里找到风景万千、看出花团锦簇。到头来身心俱疲,对于实质上并无改善的生活越发厌倦。
刷完一天手机,看了诸多爆文,就想问你空虚不空虚?
很像一个人和自己并不喜欢的人做爱,荷尔蒙分泌过后,内心留下巨大的空洞。
人们是怎么发现自己失去了爱的能力,或者对心动免疫的呢?
从换了一个人也不过如此,爱情是一种自我投射,我对对象不再有那么高的要求,等同于,我对自己,也失去了改造的理想。
油腻不修边幅,却认为谁也不能隔着他们肉体看到灵魂之美。
我不再和朋友讨论爱情和人生,一幅看透了的模样。
大多数人只需要肤浅的快乐和自以为是的幽默,修炼内在美需要太多时间。像坚持爱别人和爱自己都需要恒久的耐心,很多人都不具备这种能力和毅力。
很奇怪的是太多匮乏的人,用力过度得把自己打扮得如同盛夏的花房。
一时的眼花缭乱,一时的视觉冲击,足以完成一场性事。
这就是现代人的爱情观。
人们原谅所有凭借下半身冲动决定爱情的行为,却觉得执着的迷恋不可理喻。
如果真的换一个人也能继续相爱,等于赞同人没有独特性,对于戴着面具生活的现代人,的确是得其所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