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大早送娃上学。
我习惯是在划线区域内等她进校门才离开,没想到今天居然让我看到了奇葩的一幕。
校门区域内每天都有值日学生,值日老师站岗。值日老师职责测体温,戴口罩,值日学生的职责是检查佩戴红领巾,还有检查戴头盔安全出行(我们在小乡村里,大多都是骑摩托车或小电动)。
今早有个小男生,一下车就低头直走,值日学生走到他前面挡他路,他又低头绕走,值日学生又走到他面前挡路,我看他是没戴红领巾或者头盔,估计是问他叫什么名字要记下他名字,但凡是记下名字的都要被罚站。
这时送小男生上学的爷爷不明就里,见到有人挡他孙子进门的路,他怒了:“你挡他路干嘛!”
那值日生也是小学生,怕了。跑去跟老师汇报。老师又问小男生叫什么名字,然后在校门口测体温那个地方哭了起来。他爷爷就不肯了,马上拔匙怒气冲冲跑过去指着老师和学生破口大骂起来。
老师解释说:不戴头盔都要记名。叫你们戴头盔是为了你们的安全。
那大爷说:“来了就让他进去了,还拦着他干什么。”
我看瓜吃得差不多就走了,我脑中浮现出一句话“没有熊孩子只有熊家长”。
现在很多人都喜欢往别人身上贴年龄标签,80后,90后,00后…最不可思异的就是还配上性格,特点。
80后刚毕业时,70后说:现在的年轻人不肯捱了,这不肯做那不肯做。
90后毕业时,年轻。80后说:现在年轻人练精学懒,什么都不肯做,家里有钱又傲娇。说得好像所有90后都有钱似的。
谁曾想过90后是那些又肯捱又肯做的60后、70后生下来的呢?又是哪个“后”谁教育出来的呢?
我怀孕的时候去挤公交,当时的学生都是90后,一个小时的车程有时有人让座还让腾出空间让空气流通;有时没有,全程站着,下车时双脚都已经水肿了。同是90后,为什么居别那么大,区别就在各自的家庭教育里。
还有一次怀孕坐公交,还没到点开车。一个穿着本市一中校服的男生已经坐在车上,他妈妈跑来敲车窗塞东西给他,叮嘱他拿好自己的东西,还说不要给别人让座了。
我当时听了觉得好好笑,哪有这样教孩子的。现在回想起来,又告诉自己,或者那男孩当天不舒服呢?唔...就算孩子不舒服,话也不能这么说吧!
我还听说过非常多的女人说过以下这段话:现在的男人,有钱肯定去找女朋友的,我也不想理了,反正他按时拿钱回来就好。
说这话时,也不管自家孩子在不在场。为什么有的孩子大好年华却心甘情愿当小三?为什么吴**凡会说出劫 狱这样的话来?为什么觉得他**粉丝是粉丝的福气?
2019年和2020年都发生过重大的森林火灾事件,牺牲的大部分是80后,90后。如果贴了好吃懒做的标签,我们是不是不用做就能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了?
无论哪个后,只要有了正确的三观,到了某个年纪,他就必定能撑得起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