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当遇见了美好的、伟大的景物,不禁要放声高呼 “啊!了不得!了不得!”或者当碰到了哀伤的、惨痛的事故, 不禁要出声绝叫:“啊!受不住了!受不住了!”这当几,我们和当前的景物或是事故已经融合在一起,不再用冷静的头脑去对付它们,却把自己的情感倾注到它们中间;因而眼中所见、心中 所想,都含着情感的成分。在一些时候,因为情感太旺盛了,太深至了,仅仅叫喊几声,不足以尽量发泄;而情感不得尽量发泄,却是一种不快,甚而是一种难受的痛苦。
于是我们编成几句和谐的语言,把当时的情感纳在里头,朗吟着或者低唱着。在吟唱的当儿,怀着欢快的情感的更觉得畅适无比,而怀着哀痛的情感的也觉得把哀痛吐了出来:二者都得到尽量发泄的快感。即使并不由自己来编,在情感激动的时候,也往往要吟唱一些现成的诗歌,游山玩景的人不知不觉地吟着古人的咏景佳句。
抒情诗就是从这样心理基础上产生出来的。无论对自然景 物,或是对人情世态,有动于中,发为歌咏,都是抒情诗。这里所谓情,自然各各不同,有强烈的,有淡远的,有奔放的,有含蓄的;但总之贯彻着全诗,作为全诗的灵魂。我们原可以说情是诗的本质,没有情也就无所谓诗;所以凡是诗都是抒情的。现在从诗的范围中划出一部分来,把那些纯粹流荡着一股情感的诗特称为抒情诗,不过表示那一类诗比较一般的诗尤其是抒情的而已。
抒情诗纯粹流荡着一股情感,这情感必须用具体的语言和适合的节奏才表现得出。假如语言是笼统的、模糊的,节奏是和情感不相应的,那就达不到抒情的目的。譬如,逢到欢喜的时候,只是说“快活极了”,逢到悲伤的时候,只是说“痛苦极了”,这样,虽然重复说上十遍二十遍,还是没有抒出什么情来。必得把当时眼中所见、心中所想化为具体的语言,然后可以见得感动在什么地方,以及感动到何等程度。又必得使语言的节奏适合当时的情感,然后歌咏起来可以收到宣泄情感的效果。
总括一句,就是:抒情诗应该是造型艺术和音乐艺术的综合体。
摘自《七十二堂写作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