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看了一篇童话大王郑渊洁教育自己女儿的文章,感触颇深。昨天就写了一篇关于幼小衔接的文章,里面也引用他对幼小衔接的一些理念,我觉得真的很对。
今天,我还是忍不住要继续说说这个话题,因为我接触了很多园长,她们的困惑是到了大班不教孩子一些拼音、数学,不迎合家长的这个需求,大班孩子就会退园,转投学前班。而好多家长觉得,孩子不在上学之前学习一些知识以后就会跟不上。到底应该怎么办,我们看看童话大王郑渊洁的做法。
(一)做好孩子这个年龄该做好的事。
女儿五岁时,有一天郑渊洁带她在楼下玩儿,一起玩儿的还有一个同龄女孩儿。他和那位女孩儿的妈妈站在旁边监护。那位女孩儿吃完糖将包装纸扔在地上,他女儿将那包装纸捡起扔进身边的垃圾桶。过了一会儿,那女孩儿问他女儿知道五加二等于几吗?他女儿摇头。
女孩儿的妈妈惊讶地问郑渊洁,她真的不知道?
郑渊洁说她现在不需要知道这个。
“那她现在需要知道什么?。”
“需要知道不随手乱扔垃圾。”
当其他父母在孩子上小学前都绞尽脑汁让孩子上兴趣班、背唐诗、教算术的时候,郑渊洁却真正做到了让孩子自由成长,快乐长大。
(二)多享受自然属性生长环境,如亲人的爱。
他认为在孩子的学龄前时期就向孩子灌输各种与其年龄不符的知识,很像手机生产线上的“老化”程序。目前社会上流行的“学前班”“早教”其实就是老化教育,提前剥夺孩子的童真。在上小学之前,孩子的自然属性应该得到充分滋养,比如全方位获得来自亲人的爱。如果孩子从很小就开始接受所谓的 “早教” ,等于中断了孩子的自然属性生长环境,提前进入社会属性环境,对成长不利。
(三)打预防针原理。
郑渊洁说:“没有阅历支持的知识是摧残孩子。”在孩子的阅历不支持时,孩子背会一首古诗,只是机械记忆,不会真正理解古诗的含义。孩子对这首诗就有了免疫力,等于给孩子注射了这首古诗的预防针。孩子长大后,对于这首诗终生免疫,不再感觉新鲜,他潜意识里认定自己知道这首诗,会背这首诗,一般不会再依据自己在成长过程中获得的阅历重新溶解这首古诗,因为他对这首古诗已经有了免疫力。
(四)超越的原理
郑渊洁的女儿只上过两年幼儿园,在上小学前没有接触过任何古诗,一句英语不会,只知道一到十的数字。除了自己的名字,不认识任何字。她以这样的水平进入小学,一上学学习成绩就是全班倒数第一名,但最终成为学霸。这是因为他深知“超越的秘诀是先落后”的道理。
他在日记里多次写了这样的文字:马拉松冠军的本事就是追赶,然后超越。超越的秘诀是先落后,没有落后就没有超越。不要领跑,要跟跑,然后超越。领跑的结果大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于是女儿从小学一直是跟跑,到了初二开始发力,高一开始超越,高二领跑,高三夺冠。
幼小衔接很重要,这是无可厚非的,但真的不要拨苗助长,在教育孩子不要很功利,应该为孩子成长做长远打算,好的品质和一生爱阅读的习惯都是孩子幼小衔接乃至人生中最不可缺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