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谷声起,就开始了农家最繁忙的时节——麦忙。一般在芒种前后,家家户户就开始忙碌起来了,大人孩子齐上阵,割麦子是很繁重的农活,不过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怀念那些累并快乐着的日子。
一、碾场
在正式割麦子之前,大家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准备打麦场。我们村那时候打麦场都在一个地方,村里统一给每家划分一块。先把这块地的麦子薅掉,然后用碌椎压平整。 于是农忙刚开始的两天空气中都是碌椎声响,很快,曾经的庄稼地便在勤劳的庄稼汉手下变成一块块平整的场地。这将是麦子的集散地,也是我们孩子的乐园。
二、磨镰刀
那时的麦子都是手割,镰刀是必不可少的工具。磨刀不误砍柴工,每天出门前磨镰刀就成了极为重要的事。割麦人最开心的是能遇上一把顺手的镰刀。
老把式磨好镰刀,在手上轻轻一抿便知道刀锋不锋利。
三、割麦
割麦子并不浪漫,是非常累人的农活。顶着烈阳,肩背上都会被晒得掉一层白皮。弯着腰,一割就是一上午,抬头看看,是一眼望不到头的麦垄,吐口吐沫到手上搓搓手,埋头再继续割。
四、捆麦
割好的麦子,会就地取材,用割下来的麦子拧成绳子打成捆,这也是个技术活,要找那些不太干的麦秸,捆不结实搬运时会散掉,小时候会因为这个挨大人骂。
捆好的麦子要竖着放在田里,让它晾晒起来,晚上搬回家。家有小小孩的,大人会用几个麦个支撑在一起,搭出一小片阴凉,孩子就睡在地里。没人有时间会专门回家陪孩子睡觉。我们都是这样在田间摸爬滚打长大的。
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已经可以用机械直接打捆,效率大大提高,也减轻了很多劳累。
五、农忙的快乐之——冰棍
割麦子是小孩子最不喜欢的农活,又热又累,不过也有让人期盼的事情,那就是吃一根冰棍。卖冰棍的人知道此时家家户户都在地里忙活,他干脆直接将冰棍卖到田间地头。当那一声悠长的“冰棍———”响起时,几乎田中所有小孩子的馋虫都被调动起来了。
六、运麦
晚上要把割了一天的麦子运到打麦场。那时候最主要的工具就是架子车,我们方言里面叫排车,前面有人拉,后面有人推,完全靠人力。我们小孩子常干的活儿就是在后面推车。小小孩有最好的待遇就是可以坐在车顶,大了是不可能有这样的待遇的。装车也是个技术活,系不牢的话拉到半路要掉下来返功。
那时,如果谁家有拖拉机,那可是让人艳羡不已,堪比豪车。坐在拖拉机上更是非常拉风。
七、打麦
打麦子是个力气活,需要多家合作。打麦机(脱粒机)是大件,一家买不起,通常是一个家族兄弟几家合资买一台,大家轮流用。若有买不起的人家,通常要等着手脚麻利的家族用完之后,借来用,回头请人家喝一顿酒就可以了,乡里乡亲的,在那个年月没有一顿酒解决不了的事情。
打麦子是整个收麦中最重要的环节。全家那女老少都要上场,我们小孩子力气小虽被警告要远离打麦机,但通常被分配搬运麦个子的任务,一天跑下来累的腰酸背疼,却不敢叫苦,因为家里的大人更累。
麦垛是我们童年的乐园。既是我们的天然席梦思床,又是我们的蹦蹦床。紧挨着的麦垛中间会形成一个山洞,是捉迷藏和躲避大人挨打的绝佳之处。有时孩子在里面玩睡着了,害的满村人到处找。
那时候麦秸是各家重要的柴火,农村大多是土锅灶,一年的生活指着这一垛麦秸。
把柴火从打麦场背回家是个力气活,小时候大人不在家,小小年纪地我经常背着大大的柴火,压弯了腰背。
八、扬场
刚脱好粒的麦子混合着麦秸麦芒,很脏,要通过扬场来扬干净。扬场,天时非常重要,需要一场好风来把里面的杂物吹掉。通常是一人扬,一人扫,需要很默契的配合。
九、晾晒
打好麦子,要趁着晌晴的天把麦粒在场上摊平晾干,一天要翻几遍,尤其是大中午更要翻。太阳晃的人睁不开眼睛,瞌睡虫熬的头疼,光着脚丫子踩在滚烫的麦子里,热的直跳脚。要是家里麦子多的话,仔仔细细翻一次就得个把小时。
十、装袋
这是麦子在打卖场里的最后一道工序了。晒干的麦子装在各色编织袋里,有水泥袋,有化肥袋,农家生活节俭,物品讲究循环利用,很少有人家专门去买袋子。系袋子的绳子都是破衣服撕成的布条。其实物质匮乏时,才能做到真正的物尽其用。
收麦子是农家最忙碌的农活。那种累没有经历过的人难以想象。虽然怀念那时的时光,但是若真让我们回到炽热的麦田里,估计还是退避三舍的。人总是这样,一边失去一边留恋,有一边叶公好龙着。
对了,那时我们还有麦假,那是专属于收麦子的假期。如果老师布置作业,我们没有完成,可以堂而皇之地告诉他我们实在太忙。
如今只剩下寒暑假了,而孩子们的寒暑假也许是呆在空调房里补课、写作业、打游戏,他们已经难以理解为何粒粒皆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