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肖培东老师的《立足提问,浅浅教学》
一、“九思”自问,深入浅出
1.提问的方向——这是什么类型的文章?决定了提问的大方向,要依体而问。【根据文体提问】
2.提问的广度——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决定了提问的广度和延展程度。【写作的目的】
3.提问的对象——这是写什么的文章?决定了提问的对象。【文本的主要内容】
4.个性化提问——这是怎样写出来的文章?决定了提问的个性化内容。【结合背景提问】
5.必要性提问——为什么放在这个单元、这个位置。决定了提问对于编者意图的拿捏。【 根据文本的价值和独特性】
6.提问的落脚点——最能体现文章特色的语段或句子是哪个?决定了提问的落脚点。【抓住关键句】
7.真实性提问——思考当下为什么要教这篇文章?决定了提问应基于怎样的真实情境,做怎样的阐发。【发掘文本的时代价值】
8.提问的取舍——学生自己能读懂的和不能读懂的可能是什么?【针对学情提问】
9.提问的支架——教材提供了怎样的助学资源,决定了提问的支架有哪些?【关注教材资源】
二、适切而入,自然而然
1.着眼于明显处
2.着眼于矛盾处
3.着眼于细微处
抓住人物的矛盾心心理,抓住情节中的矛盾。
三、匠心独运,因势象形
好问题的特征:被明白、被记住、被体验。
四、量体裁衣、唤醒心灵
要等待、要倾听、要贴近、要编织
五、发现融通,曲径通幽
我们希望我们的提问能够激发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还是希望得到
个常规性的解答?是为了得到一个结论还是能促使一个思考行为过程的发生?
贰|迷津欲有问,悠悠一片心
——路德奎《品肖培东课堂提问艺术》
一、关注学生多鼓励,等待答案最优化
二、精妙设计主问题,删繁就简入深处
三、开放问题最可贵,思维品质得提升
叁|一言一语总关情
——郑晓玲《肖培东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探微》
肖培东老师的 课堂提问之所以与众不同,不仅仅在于目标的明确,条理的清晰,层次的分明,更重要的是,肖老师有着不同于他人的“情味”——课前,他总是带情入文,细细咀嚼;课上,他问中含情,以情牵引提问一一推进,课堂也就水到渠成。
一、述长情。通过寻常常规的提问,迅速拉近师生的距离,不蔓不枝,。
带着学生轻松地走进文本。
二、系温情。温和柔软悦纳学生。
1.设置开放性的提问。
2.进行提问后等待。
3.弱化答案的概念。
4.悦纳学生的回应。
三、显才情。提问显示了肖老师的才情。
1.以读促问
2.借题发问
3.层层铺问
肆|巧设问题,引爆课堂
1.主问题是课堂的魂,提纲挈领,一线纵横。在读懂教材【文体、作家特点、单元位置、文本核心等基础上】,框定学情的基础上设计主问题。
2.问题链的设计呈现梯度,帮助学生“打怪升级”提升认知。前面为后面铺垫,后面是前面的延展和深入。
3.问题设计应该重“质”非“量”,引发学生深度思考,提高思维含金量。
4..问题设置的视角是学生视角而非教师视角,引导课堂由“师主”到“生主”。
5.问题的设计重开放性,而非答案唯一。
6.问题的设计要辅以支架,助学生扶阶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