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气候多变,乍暖还寒,阴晴不定,到底怎么回事?其实古人对2018年的今天的天气早有预测——
“是年春分,有秋杀之气。春分之后,主气少阴君火,当令之气阳明燥金,主客不相得,奠定了春分至小满的气运主题:春行秋令。”
也就是这一段时间,秋杀之气主政。寒凉反复,倒春寒发生多次,春季植物生长受到抑制,并且寒、热、风、湿夹杂,忽冷忽热,忽湿忽干,忽春忽秋——多种邪气轮番上阵,令人防不胜防。
古人的这一番言论乍一听很玄妙,却很应景。
现在人们常说“运气”,“运气”在古代专门有一门“五运六气”学说。以今年2018戊戌年为例,天干戊属阳,化生火气,就运而言,全年火气较旺。(《素问·天元纪大论》:戊癸之岁,火运统之。)
这是由二十八宿在天体上的方位来确定的。
图:“丹天之气经于牛女戊分”,戊癸主火运。
今年较早出现炎热气候,二、三月间已能见中暑气、热射病的病人。
再来看地支纪气,“辰戌之年,为太阳寒水之气所主”。(《素问·五运行大论》:辰戌之上,太阳主之。)今年恰逢太阳寒水司天,何为太阳寒水?
这就像冬天冰凉的玻璃遇到暖气、上面结了一层水汽。以人体而言,真阳密藏于内,寒水敛固于外,是谓平人。阳为暖热,越是阳气充盛的健康人,体表、手脚摸上去越是低温,相当于在运转之中的散热系统,被称作“寒水”,他们不会怕冷。
水性为寒,太阳寒水主上半年偏寒,下半年偏湿(阴雨多)。所以以一年整体气运来看,寒湿与火气相间。
具体到详细时间:
初之气,大寒至春分(2018.1.20-3.21,主气厥阴风木,客气少阳相火),时值冬春交界,冬季不寒,反为温热。气候反常,为逆。火克金,口腔、头、大肠、肺容易出状况。冬季温热,最易发冬温一病。
《黄帝内经》对此记载为“气乃大温,草乃早荣,民乃厉,温病乃作,身热,头疼,呕吐,肌腠疮疡”。全国上下发生的流感,就属于温病。
同时这段时间木运不及:万物复苏,但春的气息比较弱、晚到。
这段时间的养生保健,讲究“深藏浅出”。春天的生发之力来源于冬季收藏积蓄的能量,若是“藏不住”,则春天生发无力。特别在初之气风火相生之时,阳气容易往外出走,故此时更需注意收敛,早些就寝,稍晚些起床。
二之气:春分至小满(3.21-5.21)。这段时间属火运太过——天气开始热起来,比往年热。然而太阳寒水司天,燥秉收藏之气,故温热之气中尚有一丝寒气。
主气少阴君火,客气阳明燥金。火克金,不相得,为逆。气候反常,人容易生病。易得郁热诸症。
属土的脾胃功能较弱,腹、手也弱势。口、头、大肠、肺的功能继续受到压制。肺的调节慢一些就会感冒,脾胃的纳受力差一些就会湿浊上身。
此时养生,当注意通达气机。饮食勿贪,避免食物积滞,郁热内生;可以适当进食一些时令蔬果,保证排便通畅;调整心情,使情志畅达;适当运动汗出,使表里气机通调。这些都有助于透散郁热,保持健康。
中国古代天文气象学知识内涵深厚,诸葛亮当年运用风角的理论“借来”东风,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