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车劳顿数个小时,终于回到了小镇上。饥肠辘辘的肠胃一秒不停地考虑着该吃什么好。
吃面皮。面皮是现成的,只要十几秒就可以端在眼前。可是,阴沉沉的天气下吃面皮,恐怕胃里受不了那份冰冰凉。
吃煎饼。摊煎饼的老板娘手法很娴熟。也一定等不了多长时间。可是,煎饼若不搭配豆浆或者小米粥之类的汤汤水水,想必肠胃也是受不了。
吃鸭肠炒饭。这是好久好久没有再吃的美食了。等是不用等多久,可是,来自鸭肠的那份独一无二的辣,舌尖又受不了。
罢罢罢!乡人所谓“投亲不如住店,住店不如吃面。”来碗兰州拉面!
下午两点的拉面店,有点小小的冷清。诺大的店里,只有一位中年食客,另外的两位,是店里的店员。“来碗拉面。”我说。“需要多久能做好?”,我问。“马上就好。”其中的一位女店员说。待我坐下,她还端来一小盘自家腌制的小菜。
坐在桌前,还没读两条朋友圈动态,面碗里的热气和香气,就扑面而来了。
青色的韭菜和香菜,在充裕的汤汁里,是雪白雪白的面条最好的点缀和颜色。
用筷子头小心地挑起几根面条,吸溜一下,面条在嘴里是很劲道的存在。喝一口汤汁,整个味蕾一下子就醉倒在汤汁里,不知今夕何夕。
吃着小城小饭馆里地地道道的兰州拉面,脑子里竟然想起了从前读过的一篇特经典,特励志,又特感人的文章《一碗清汤荞麦面》。
故事讲述的是,开在北海道的一家夫妻面馆,正要打烊的时候迎来母子三人,三个人却只要了一碗阳春面老板夫妇没有歧视他们,而是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并且对他们非常尊重第二年大年夜,他们又来了从他们的谈话中老板夫妇得知,原来母亲之所以拼命工作节衣缩食,是为攒钱还清丈夫生前欠下的巨额债务此后,每年除夕老板夫妇都会专门留下那张幸福的桌子等待他们到来,但是直到十四年后,这家人才再次来到北海道那位母亲的长子告诉老板,是这碗面在精神上支持他们一直生活下来,后来他们还清债务,并且挺过了人生中最艰难的一段时光。
这篇文章向读者展示了一种在困境中仍然充满希望,坚强面对生活的不幸、陌生人之间的关爱和尊重的美好品质。
摆在面前的兰州拉面,很快就只剩下数得见的几根面条。脑子里天马行空的意识,还在像春天的风一样,四处飘荡。
什么时候,能去一次兰州就好了。去吃一碗老字号的兰州拉面,去触摸一座西北城市最滚烫的脉搏。
说到兰州,就又一次不自觉地想起最爱的《读者》杂志,兰州是她的故乡。说到兰州,就又一次想到了母亲河的澎湃与激荡,兰州也是她的温床。说到兰州,还是梦绕魂牵着一碗出自清真穆斯林的兰州马家拉面,兰州这座城市里,到处弥散着她的芬芳。
哦,一碗拉面,我想念的拉面!
(201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