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亲密朋友来询问我的读书方法。
真让我犯难了。以我的性格,只要是我知道的我恨不得都倒出去。但是朋友说了“我的方法无疑是最有效的”,妈呀,汗颜汗颜。
让我说具体的方法,真的难。
第一、我觉得自己是个智商一般且缺乏学习方法的人,特别是读书上,我真是笨,一本书如果不是太烂(可以归为“买错了”),我都是从头读到尾。在我眼里,那种30分钟或者半天一天就能读到书里精华,然后为我所用的,才是会读书的、有读书方法的人。我不是啊。
第二、自己也没看几本书,完全没意识到自己读书算有方法、还最有效?
既然旁观者说我肯定是“会读书”,那除了上次说的WHAT之外,容我捋捋。
先说一个故事:一个大胡子登山家在做演讲的时候,有观众提问:您每晚钻进睡袋的时候,是把胡子放在睡袋外面还是里面?于是,大胡子登山家开始每晚失眠,思考究竟应该如何处置他这把胡子?
那,如果是我,我想都不想剪了这把胡子,好生睡觉去,以确保第二天登山的精力,因为在我看来往前行进(登山)和性命安全都比胡子更重要。
说到我读书的方法,跟这个故事有点像。每本书我会通读(没有丢下某一段某章节的本事啊),但是,也是有选择性的读和看:
1、读:有感觉的内容。会一边标记,一边思考(WHAT),往往这个时候,日后怎么用已经知道,在脑子里了。
2、看:没感觉的内容,即胡子。看过而已,因为没怎么思考,不能算读。
那么新问题来了,我怎么判断哪些是“大胡子”?只看不读?
总不能还用“有没有感觉”来回答这个问题,我想了想,以我目前知道的理论,可以用“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来初略做个区分吧。涉及陈述性知识,我得“读”且启动关联思考;涉及程序性知识,我基本只看看了。
何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我不解释,各位查书《交互式培训》——非常赞的一本工具书。好吧,有人是不是又会问了:我看过这本书,可是完全不记得书里有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为么你能在乎到这个内容呢?
——OMG,这个,我。。。不知道。或许是没听过,新鲜,所以感兴趣吧。
——所以,我想说,每本书,每个人都能读出不一样的收获;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读书、学习的方法;感觉哪个对自己胃口,就赶紧去试。
我是真不觉得自己会读书啊,至少目前还不算会吧。但这些文字也是我认真思考后整理出来的,不一定对每个人都有用,但应该多少有点启发吧。
另外,我不适合听书,我听过,然后果断回到纸质书,因为我不想被别人的观点所限,我要对那本书先有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若是等我读完了,再去听书,那非常可以,多听到一个视角也是好的——所以,读书学习是一个非常OPEN的过程,不可固步自封。
哦,对了,我什么书都看。能很肯定的说一个读书的方法,那就是:书读杂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