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孩子的不同的发展阶段,来给孩子设置框架。在罗宝一岁刚开始学走路的时候,为了保证她的有一个安全的活动环境,我们会一些危险的物品放起来,比如:刚烧开的开水,要放在离孩子远点的地方,或者孩子够不到的地方,我们同事的女儿1岁的时候因为碰到开水,烫伤了自己,到现在身上还有疤痕,所以给孩子设置框架十分有必要的,当然你为孩子建立了框架,这并不意味着养育是毫无通融余地的、压制性的或者蛮横的,我们所说的“框架”指的是设置条件,鼓励孩子身上良好的行为发生。
包括现在孩子4岁,也要有框架,昨晚我家罗宝因为自己做错了事,既不承认,还说我欺负她,扔东西,哭闹不止,我也没有任何暴力的语言,很凶的表情,跟她说话,她就特别抵触,而当时我妈就说,你不要惹她了,她哭了很麻烦的,哄也哄不好,孩子就这样在我姥姥,姥爷面前真的是惯坏了,没有规矩,在这个时候给孩子立规矩,让她明白边界感。随着孩子的成长,框架是需要不断发生变化的,在成长发育的每一个层次,重新孩子的环境框架是最重要的养育策略。
老人们经常会说到“怕生”,说经常带出去的孩子不怕陌生人,要让孩子多见人,人见得多了,就不怕生了,这些话看来也没有一定的科学依据,我妹家的孩子从小就很少见陌生人,但长大后也不怕陌生人,其实怕不怕生人,从根源上讲就是与父母之间的亲密关系,与父母关系亲密的孩子更容易独立,我家罗宝从小到大睡觉,必须得有人陪,人一走就哭,4岁了还是喜欢抓着大人的胳膊睡,总觉得她缺乏安全感,这些取决于孩子与妈妈的亲密关系,樊登老师说对孩子的爱要温柔而要有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