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学习笔记
国债的特征、功能及国债制度
一、国债的含义及特征
国债即国家债务,通常是指一国中央政府作为主体,依据有借有还的信用原则取得的资金来源,是一种有偿形式的、非经常性的财政收入。具有自愿性、有偿性和灵活性的特征。与私债务相比,国债由于有政府信用的担保、风险小、又被称为“金边债券”。
二、国债的种类
(1)按照国债发行地域不同,可将国债分为内债和外债。
(2)按借入债务到偿还债务的时间长短划分:
短期国债―1年以内的,最典型的短期国债形式是国库券。中期国债―1~10年的,长期国债―10年以上
(3)根据利率的变动情况可将国债分为固定利率国债与浮动利率国债。
(4)根据国债能否在证券市场流通,可将国债分为上市(流通)国债与非上市(非流通)国债。一般情况下,能够上市流通的国债多为中短期国债,不能上市流通国债多为长期国债。
(5)根据国债债务本位的不同,可将国债分为货币国债与实物国债。
①货币国债是指以货币为债务本位发行的国债。政府举借的是货币,归还的也是货币。
②实物国债以实物作为债务本位发行的国债。一般是在存在高通货膨胀时采用。我国1950年发行的“人民胜利折实公债”就属于实物国债。
三、国债的政策功能
1.弥补财政赤字 财政赤字可以通过向中央银行借款;增加税收;发行国债方式弥补。
通过发行国债弥补赤字,产生的副作用较小。故通过举债以弥补财政赤字是当今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
2.筹集建设资金
3.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
4.调控宏观经济
四、国债的负担与限度
(一)国债负担:
(1)认购者负担。国债发行应考虑债权人的应债能力。
(2)债务人负担(政府负担)。政府借债应考虑政府的偿债能力,量力而行。
(3)纳税人负担。不论国债资金的使用方向和使用效益如何,最终还要依赖税收来还债,成为纳税人的负担。
(4)代际负担。如果国债资金运用不善,或者仅用于弥补财政赤字,留给后人的就只是净债务,严重影响后代人的生产与生活。
(二)国债限度
1、衡量国债绝对规模有三个指标:(1)国债余额,即历年累积债务的总规模;
(2)当年发行的国债总额;
(3)当年到期需还本付息的国债总额。
2、衡量国债相对规模有两大指标:
(1)国债负担率:又称国民经济承受能力,是指国债累计余额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
国际公认的国债负担率的警戒线为发达国家不超过60%,发展中国家不超过45%。
(2)债务依存度:即指当年的债务收入与财政支出的比例关系(当年债务收入/当年财政支出)。
该指标反映了一个国家的财政支出有多少是依靠发行国债来实现的。
国际公认的债务依存度警戒线在15%~20%之间。
五、李嘉图等价理论
政府无论用债券还是税收筹资,其效果都是相同的或者等价的。即税收和债务等价。
李嘉图认为发行国债会助长政府的浪费心理,认为国债是有害的,反对发行国债。
六、国债制度
国债制度一般由发行制度、偿还制度和市场交易制度构成。
(1)国债发行条件包括国债种类、发行日期、发行权限、发行对象等。
决定发行条件的关键是国债的发行方式。 (2)国债发行方式主要有公募招标方式、承购包销方式、直接发售方式和“随买”方式。
2.国债偿还制度
①抽签分次偿还
②到期一次偿还法
③转期偿还法
④提前偿还法
⑤市场购销法
3.国债市场制度
国债市场分为国债发行市场和国债流通市场两大部分。
(1)国债发行市场又称国债一级市场,主要参与者包括作为国债发行者的中央政府、发行中介机构和投资购买者。
(2)国债流通市场又称国债二级市场,是指已经发行的国债的交易场所,其基本职能是为国债投资者提供转让变现的机会。在证券交易所内进行的国债交易按国债交易成交订约和清算的期限划分,可以分为现货交易方式、回购交易方式、期货交易方式和期权交易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