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在《后会有期》里说:“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二十多岁的我曾经也是认为自己懂得很多,尤其是大道理,可是到了今天,当我的人生阅历更加丰富的时候,才发现原来很多道理我并不知道并不是懂得很多道理过不好这人生,我们的人生过得不够好恰恰因为懂得的太少。
就像采铜在《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中讲的那些道理,在我没有读这本书之前我并不懂得,更不要说把它用在实践中去——把你的时间尽量投入那些半衰期长的事情上,不做或尽可能少做那些半衰期短的事情。这样日积月累,你就可以在自己的领域里往金字塔顶端靠拢。而我之前常常做的事情都是低质量的努力。
就像我们中的很多人不知道学习曲线的存在,当学习一项技能进入到一定阶段之后,投入与效益不再成直线递增,这就是我们所谓的瓶颈期,我们很多人在遭遇第一个瓶颈期的时候就选择了放弃,而假如我们懂得学习曲线的相关知识,咬牙坚持走过这个阶段,就会别有洞天,在这个领域达到另一个高度,就会少些半途而废,多些技能傍身。说来惭愧,学习曲线的知识我是在李笑来的《把时间当作朋友》中第一次读到这个名词
就像关于懒惰,我们常常为自己的懒惰羞愧,这种羞愧耗去我们很多的意志力,甚至让我们自卑,认为自己注定是一个平凡的人,但是懒惰其实是人类的天性,只有少数真正优秀的人才可以养成良好的习惯,来克服懒惰。
就像关于刻意练习,我们总认为只要我们努力,我们就能在一些领域取得成就。然而事实却是,这种努力需要刻意的练习,只有在一件事情上持续投入100000小时以上,才能成为某个领域的熟手。
人生哪有什么捷径,哪有什么好的选择,不过是不停的探索和摸索,不过是不停地努力和反复的修正。
人到中年,这个社会对你会有一些评价,你自己也会对自己有所评价和认定。别人对你的评价说白了就像《小马过河》的故事一样,从他们自己的角度出发,有些人觉得你发展的还不错,把你作为自己努力的目标;有些人觉得你过得平平,偶尔约出来聊个天还算是个好的听众;有些人觉得你的人生实在算是失败,拿你炫耀对比自己的成功。别人的评价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怎么看待自己,在你自己的梦想体系中,今天的你坐标于哪个位置,你离自己的梦想还有多远?重要的是五年后你想成为一个人什么样的人,今天的你到哪个位置是否有可行的通道?
前段时间感觉自己对于写作的理解太浅显,写作的知识太匮乏,搜索之后才发现,关于写作的理论原来有那么多的书,有那么多前人趟过的路可以供我们借鉴。但是这次打破自我的过程,却让我感到离自己的梦想更近了一步,而不是自卑和目标的遥不可及。这种感觉是一种发自心底的自信,走往那个金字塔顶的路就那么几条,努力去一点点得走,一点点的逼近,终有一天会成为自己梦想成为的人。
也许有些有天赋的人花上一年走完的路,我们要耗上毕生的经历,但是这就是我们的人生,是我们真正走过享受过体验过的人生。
国庆家庭聚会的时候,有亲戚对自己的孩子感到非常焦虑,让我讲讲在大城市工作的感受和体会,把我的认识告诉那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时,我说了以上的感受,亲戚明显不满意,她希望我能给出一条具体的路——孩子应该选择哪个行业,每个月能挣多少钱?那个二十多岁的男孩子明显更不满意,说:“大道理谁都会说。”
我无语的低头,到聚会散场的时候不再提这些东西,有些路总要自己走过才明白。比如,是我们懂得太少,才过得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