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聊聊我为什么要用思维导图做日总结?
初次有这个想法是因为在朋友圈看到童童老师在做这件事,童童老师的朋友圈一直都有关注,因为感觉她是一个特别有正能量且在不断思考的人,她的工作生活是有计划的而不是浑浑噩噩的,她做的也都是积极向上让人变好的事。
记得那个时候还是10月初,虽然当时对日总结具体操作步骤不是很了解,但是想来肯定是一件可以让自己慢慢变优秀的事。
紧接着看到了童童老师发的日总结打卡的学习群,我毫不犹豫的加入了,跟随童童老师的脚步,开始打卡和一群志趣相投的小伙伴,相约同行。
今天是我坚持做日总结的第36天,讲真我真的没有想到自己可以坚持那么久,当习惯成自然,日总结就像童童老师所说如刷牙洗脸一般自然,成为我每天生活的一部分。我不会把它当成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 这样的每天是有痕迹的,同时我也在这个过程中更加了解自。
日总结一是记录,记录工作与生活,二是反思,反思自己的得与失,不反思便没有成长点,这样才会使我前行更快。
30天后,我的改变
1.自我觉察力增强
因为每天要写日总结,为了有内容可写,这就让我每天要用心去实践,也倒逼自己要用心去观察生活,反思自己的言行。
第二天清晨去复盘昨天一天的生活,不断的审视,会让你发现闪光点和不足点,它会让你发现生活中的盲点,而这些如果不去复盘平日里过去了就是过去了,根本不会觉察到。
譬如:我一直工作都很忙,忙到每天下班后的时间也时常被工作填满,我把自己的一天安排的满满当当,透不过气,那段时间很压抑,只有工作,没有生活。
但是通过日总结我就发现,自己的优点是工作更努力,得到领导的认可,同事的赞许,但是缺点就是忽视了生活,忽视了多爱自己一点,增加一些生活中的小确幸。
所以现在每完成一件事,每过一个阶段我都会给自己一点奖励,比如给自己买束花,每天早上起来奖励自己一杯蜂蜜水,周末奖励自己看一场电影,出去短行举行一次。
我会发现其实大脑很聪明,它其实就像个孩子需要哄,需要尝到“甜头”才愿意做事,逐渐的我学会了自己和自己相处,
同时对工作生活的审视让我想起了我昨晚听的一本书《认知天性》,书里写道:“检索就是为自己的知识链打上结,那样记忆更牢固不容易遗忘”,其实仔细想想思考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每天的工作日复一日,家—学校—家,工作三点一线,面对同样的学生,重复着同样的工作,如果不假思索,那其实很快就遗忘了,无论是自己的成败也都是一瞬间的触动。但每天思考加工过,就会不一样,那样触动感就会成倍的增加,思考就像是在给自己的经历打结,而每天的日总结就像是一个个结。
2.让我变的更自信
思维导图左上角那一支是总结一天下来做的好的地方,那其实是一种自我肯定,那样的心理暗示,每天都能得到表扬,发现自己变得越来越自信。
3.有个规律作息
因为我的日总结打卡基本都是在第二天清晨完成,所以这也就意味着自己头天晚上必须要早睡否则无法早起。
以前都是算好时间6点30起床,起来后时间变得十分紧张,紧赶慢赶7点出发去学校时间才刚刚好,偶尔出现点“小插曲”便会迟到。
现在我有一段时间基本都在5:20起床,起床后便走到电脑前用思维导图软件做日总结,做完传到群里有时会被小伙伴表扬第一个完成,这样自己就更开心了。
做完后同时传到群里和简书平台打卡,之后烧开水,再阅读20分钟,最后再上班前喝一杯蜂蜜水,美好的一天就开始了。
俗话说“一天之际在于晨”,早晨就有一个好心情,那样整个一天都会阳光明媚,而且因为规律的作息,自己的皮肤和精神状态都会越来越好,因为每天都有特定的时间来读书学习,会让自己在变好的路上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