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一九) 【原书卷七·四〇】
休宁布衣陈浦,字楚南,白髯伟貌。壬辰年,与陈古渔同来,投一册诗而去。余当时未及卒读,庋之架上,蠹蚀者过半。庚子春,偶撷读之,乃学唐人能得其神趣者。问古渔。曰:“死数年矣。”余深悔交臂而失诗人。其《庐山瀑布》云:“喷雪万峰巅,风吹直下天。长悬一疋练,飞作百重泉。松近无晴鬣,村遥有湿烟。因知元化大,江海与周旋。”《秋月》云:“秋月一何皎,照人生远哀。闭门不忍看,自上纸窗来。”《孤雁》云:“月因孤影冷,夜以一声长。”《鄱阳湖》云:“岸阔山沉水,天低浪入云。”七言如:“远水无边天作岸,乱帆一散影如鸦。”“割爱折花因赠妾,攒眉入社为吟诗。”皆不凡也。其可怜者,《醉后题壁》云:“贫归故里生无计,病卧他乡死亦难。放眼古今多少恨,可怜身后识方干。”呜呼!余亦识方干于死后,能无有愧其言哉?
陈浦,字楚南,休宁人。清代人,布衣。(资料缺)
壬辰年,指1772年,乾隆三十七年。
陈毅,字直方,号古渔,上元(今南京)人,监生, 是雍正、乾隆间南京一位著名的布衣诗人。他工诗善文,勤于著述, 著有《古渔诗集》,有诗选《所知集》,多辑录布衣寒士之作;又有《诗概》六卷。
庋,(音guǐ),释义:1、放东西的架子。2、放置;保存:庋藏。
蠹,音dù,“蠹”是“螙”的异体字。䖵(kūn)表示虫子,橐(tuó)虫子蛀食树木,形成树心“结石”,造字本意虫子在树心蛀食,垃圾形成“结石”,阻碍树木生长。《说文》:“蠹,木中虫。”泛指指蛀蚀器物的虫子。引申比喻祸害国民的人和事。异体字是螙、蠧。
庚子年,指1780年,乾隆四十五年。
撷,音Xié,释义:1、摘下;取下:采撷。2、同“襭”,把衣襟掖在腰带上以兜东西。
疋,汉字,有三个读音: pǐ,yǎ,shū。1、读pǐ时,同“匹”。释义:1、相当,相配。2量词。用于计量整卷的绸布或用于计量马、骡等。读yǎ时,释义:1、正。后作“雅”,《尔雅》亦作《尔疋》。2、平素,向来。后作“雅”。3、待。读shū时,释义:1、脚。2、疏记。后作“疏”。3、小吏。后作“胥”。
晴鬣,干爽的松针。“鬣”,音liè,《汉语大词典》(十二卷758页)中有6解:解作长而硬的胡须;马颈上的长毛;鱼鳍;植物花、叶、穗芒形状如马鬃的,等等。唐段成式《酉阳杂俎·木篇》:“松,凡言两粒、五粒,粒当言鬣。”而“晴”字作形容词使用有“晴朗”之意。“晴鬣”可解作“晴天的松针”。由此,“松近无晴鬣”应该解作“松树由于靠近瀑布没有干爽的松针”。
元化,汉语词汇。释义:指造化;天地。唐陈子昂《感遇》诗之六:“古之得仙道,信与元化并。”
方干,(808--886),字雄飞,睦州桐庐(今属浙江)人。早年曾隐居于严光钓台旁,后频外出赴试,然屡困名场,遂徙隐于越州镜湖并终老于此。方干死后,当时的宰臣张文蔚及韦庄等人联名上奏朝廷,请求追赠,认为他“俱无显遇,皆有奇才,丽句清辞,遍在时人之口,衔冤抱恨,竟为冥路之尘”后来,朝廷承认了他的才干,追认他进士及第,但逝者已矣,已经于事无补了。此即“身后识方干”这一典故的由来。
本人翻译:
(略)
真老实人言:
袁枚的这条诗话,记载了自己与布衣诗人陈浦的一段往事。此事,曾经被人用来攻讦袁枚重公卿而轻布衣,说陈浦送给袁枚的诗集,七、八年间都没有看一眼。此说貌似有理,实则不然。由于学习写诗的门槛较低,故新诗人层出不穷。有些初学者,产量惊人,一日数首,不几年,就数量而言,足可以出版诗集上中下三册。还有些初学者,喜欢让素不相识的名家指导修改自己的作品。名家给他提了意见,他不屑一顾,说名家注水,诗艺不过如此;而一旦没有回复指导,又满腹怨气,说名家傲慢,不理睬支持后学。其实,初学者的这些话都是不该说的。且不说是诗词名家,就是一般的诗词优秀作者,其时间、精力也是有限的,谁也没有义务给你指点修改。何况,诗词作品,抒发的是本人感情,描绘的是本人心境,有着极强的个人色彩,修改者有时也确实勉为其难。因此,初学者可以多读多琢磨名家作品,立足于自我钻研提高。当然,名家对于初学者的优秀作品,也应该及时地大力推荐,别像袁枚一样:“身后识方干”,选诗补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