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展历程
据考古推测,剪纸艺术在北朝时期(公元386-581年)就已出现,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当时的剪纸技艺已相当精熟,剪纸逐渐成为独立的艺术形式。
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剪纸作品,是新疆吐鲁番火焰山附近出土的北朝时期五幅团花剪纸。这几幅剪纸,采用重复折叠的方式和形象互不遮挡的处理手法。
隋唐以后,剪纸艺术日趋繁荣。唐代还出现了专门描述剪纸的诗句。《采胜》诗写道:“剪采赠相亲,银钗缀凤真。叶逐金刀出,花随玉指新。”描绘出了唐代佳人剪纸的优美动作和剪出的花鸟草虫图案。
宋朝,我国剪纸技艺趋于成熟,剪纸开始普及,出现了专门的剪纸行业。明清时代则是剪纸的高峰期。
新中国成立后,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文艺方针的指导下,艺术家们创作了大量表现社会主义新人新事的新剪纸,开拓了剪纸创作的道路,也丰富了中国民间装饰美术的形式和内容。在新剪纸的创作中除了表现各行各业新气象的剪纸外,儿童、体育、杂技、歌舞等也成为剪纸最常见的题材。
二、剪纸种类
剪纸种类繁多,从制作方法角度来分,中国民间剪纸大体可分为:单色剪纸、彩色剪纸、立体剪纸。
01 单色剪纸
制作工艺:折叠;阴、阳刻;刺孔等
将纸折叠后产生重复的图案,是剪纸技法中最基本的一种,也是单色剪纸采用的一种表现手法。运用此工艺剪制花卉时,可将纸折叠两次或三次后始剪,所得的花纹为四面或六面均齐的形状。折叠剪纸由于是对称性强的纹样,所以所得的图形更具韵律感。此技法多用于剪制喜字花和顶棚花等。
阴刻也称镌刻,就是刻去表示物象结构的轮廓线,在大的块面中表现线条的方法。这种效果厚重、结实、分量感很强,有一种强烈的对比感,被剪刻去的空白组成图案,线与线不相连接。
阳刻也称镂刻,正好与阴刻相反,是刻去空白部分,保留轮廓线。图案的线条是实心,线线相连。这种方法流畅、清晰、玲珑细致。
刺孔是用小刀或剪子在纸上剪刻出基本轮廓,然后用针在图案上刺孔,主要是让多层纸连接,同时于粗糙中见细致。这种手法常用于刺绣花样,有时花样是对称的,如枕花、鞋花、衣袖花等。
02 彩色剪纸
制作工艺:点染、套色、分色、填色、木印、喷绘、勾绘和彩编等
点染剪纸是以颜色在刻纸上进行点色,这种剪纸也属于刻纸,在设计上阳线不多,偏重干小面积的阴刻,以留出大面积的阳面进行点染。类似于木版年画的效果。
套色剪纸通常以阳刻为主,与点染剪纸相反,进行大面积镂空,给套色留有余地。从作品的背面贴以色纸块,多用黑纸或金纸剪刻,按肤色、服饰、器物、花木等分别贴以不同的颜色。
分色剪纸有的也称为剪贴剪纸,是两种或两种以上单色剪纸的组合拼贴而形成的,拼贴组合时要注意颜色之间的协调性,不宜过于琐碎。
填色剪纸亦称笔彩剪纸,着色时运用笔绘。具体做法是,将黑色剪纸贴到白衬纸上,用笔在线条轮廓内涂绘。平涂效果与套色剪纸相似,只是手法不同。
木印剪纸是印刷与剪刻相结合的一种剪纸形式,其方法有的在木刻印刷即“开相”后再镂刻,也有在木版印好的剪纸上再染色,还有的直接印刷成剪纸效果直接贴用。同样近似民间木版年画。
喷绘剪纸是经喷笔(喷枪)喷染成的剪纸。可喷在衬纸上,也可喷在裱好的剪纸上。
勾绘剪纸是剪纸与绘画相结合的一种形式。一种是以剪刻为主,兼用毛笔勾绘细部,也有全用线条勾出画面,然后用剪刀将空白处镂空的;另一种是用金箔纸刻出花纹的大体轮廓,使某些局部空白,并适当勾以线条。
彩编剪纸是一种编剪并用的剪纸类型,用各种色彩的纸条,经过不同的裁剪和编织,组成各种几何图案及花卉、动物、人物等。
03 立体剪纸
制作工艺:绘画、剪刻、折叠、黏合等
立体剪纸既可是单色,也可是彩色的。它采用了绘画、剪刻、折叠、黏合等综合手法产生的一种近于雕塑、浮雕的新型剪纸,它吸取了现代美术的技巧,充分体现了写实与美术浪漫的特点,使剪纸由平面感变为立体化。
三、剪纸功能
作为一门民间艺术,剪纸最大的特点是集实用性与艺术性于一体,有着别致的实用价值、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剪纸可黏贴摆衬,亦可悬空吊挂,在日常生活和各种民俗活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被广泛应用于民间红白喜事、年节庆祝、佛事供奉等场合,比如作为窗花、门笺、墙花、顶棚花、灯花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剪纸这门民间艺术,非但没有被淘汰,还在现代社会中散发着古老的生命力。
其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其技术不断创新。剪纸因艺术语言独特,透光性好,被广泛用于舞美设计、电影动画、商品包装、室内外装饰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