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有十四支曲子,第四支写的算是贾府里身份最尊贵的一个人——贾元春。她的生死和贾府的衰败紧密相连,在我看到的现有的红学研究领域,大多认为贾元春的暴毙是贾府被抄家的主因。但是没有谁追究过,贾元春作为皇室里的一员,她真的那么容易死吗?纵然是难产死了,为何就到了抄家的地步?无疑,贾元春只是给读者找的一个表面的主因,根源上还是贾族的品质出了问题。
过去我读贾元春的判词总是不能读的明白,于是常常读她的曲子《恨无常》: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
眼睁睁,把万事全抛。
荡悠悠,芳魂消耗。
望家乡,路远山高。
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
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曲子很明了,像白话文一般。大意我想都是读懂的:刚刚得到了一些荣华享受,却抵不过生命里出现了一些人力不能抵挡的变故。纵然心里牵挂的事情那么多,如今却只能眼睁睁的把一切放下,如今要走了,家还是那么的远。于是,唯一能够做的就是在梦里告诉爹娘,自己要走了,不能给整个家族的稳定带了积极的影响,大约是要贾政收敛或者远离政权。曲子里唯一和我们现在的语法有差异的便是“天伦”,在当时指的便是“父母”。
贾政作为贾府向外的当权者,对形式的把控应该是十分恰当的,由此他知道贾元春的逝去意味着什么。但是他无动于衷,也有人在解读《红楼梦》里贾元春的命运时,提出贾元春的死原本是拜贾府所赐。贾珍和媳妇的事情被忠顺府知晓,而忠顺府恰就是贾府的敌对势力,于是向皇上参本,皇帝觉得这种事有辱皇室尊严,因为当时的贾元春已经怀上了皇室的血脉,于是贾元春顶不住压力,最后郁郁寡欢,难产而去。虽然我不赞同这种看法,但这并不是没有根据,贾府本身的很多问题,不管是体制上,还是伦理道德上,都已经走向了衰败。
值得庆幸,同时又难过的是,《红楼梦》前八十回并没有写贾元春命运的转折。高鹗续写的第八十三回提到了元春,第九十五回难产而去。因此九十五回之后贾府开始失势,续写的第一百零二回探春远嫁,便是一个例证。对南安王妃认义女,去和藩的事情贾府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却无能为力,而南安王妃之所以要或者说敢到贾府认义女去和藩,是不是在另一个侧面也说明了贾府当时的处境?
我们试想,假若贾政心心念念的珠儿没有夭折,考取了功名,贾府还会遭遇抄家的劫数吗?
事物的衰败总是其本质的缘由,《红楼梦》也好,现实的世界也好。当失败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反省的是自己,不是去找别人的原因,而是做自我批评。
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作者。
作者:公子曰红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