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这本书,前言中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您喜欢做班主任吗?想起这些年在这个岗位上努力耕耘,也算是有一份喜欢吧!没深思就往下读了。 当读完合上书的这一刻,再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我竟少了一丝底气,因为喜欢归喜欢,缺少专业化和科学精神的喜欢,会显得一厢情愿与野蛮。 这里的野蛮,未必是想象当中的惩罚和争吵,而是我们做班主任,很多时候我们真的把自己放在一个管理者的位置上,而不是教育者,我们是挥鞭的牧羊者,而不是领头羊。
班主任确实不好做,而且越来越不好做,三年一个轮回后,你会发现坐在你眼前的这群人为什么他们变化会那么大,不在意自己生命的人多了(当然绝大部分都是家庭问题造成的,也有对手机的依赖,手机被收缴,一言不合就跳楼给你看,也有失恋的),心理疾病的同学多了(基本大部分也都是家庭原因造成的,甚至有的家长毫不知晓,到这儿来之后,老师建议去检查,结果出来后他们还大吃一惊),为人处世里,自我中心越来越厉害,我觉得小品里那句“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简直就是个神句,很多时候的是非判断不是普世的价值标准,而是内心的自我感觉和利益。而家庭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离婚的、争吵的、家族矛盾的、冷漠的,不懂得怎么教育孩子的(当然我认为这一点占据主要位置,生活在这样的家庭孩子和家长一样辛苦),问题是小部分家长还无法接受老师的建议,懒得搭理你!
不过更重要的问题是抱怨无用,因为一开学,你除了面对没有别的更好办法。在我以为,一个班级最先要做的应该是班风建设,在舆论、纪律、学风、人际关系四块中,纪律和人际关系这两块我处理得更得心应手些。特别是人际关系处理这块,魏书生老师的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他的做法直接拿来用,班级积极向上向善的风气很浓,几年下来有些学生看待事情的思维方式都会有改变,他们会学着从更积极阳光的角度去面对。
班风是引导出来的,而不是管理出来的。引是开弓的意思,引而不发;导是带领的意思,那也就意味着这个引领者其实展示给大家的是一个背影,大家朝一个方向前进。可是这个太难了,我以为班主任既是前面的引领者,也是牧羊者,既有拿着鞭子拦着羊儿大致朝向某个方向的能力,也要有用行动和背影引导大家的能力,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才是高的境界,又要有当头棒喝的魄力。
不过老师手里的权利和方法大抵上就这些:定规矩、评比、批评、惩罚、说服、表扬、榜样、集体舆论、师爱、威信。而后面三者则更多指向老师的人格魅力。关于师爱,听到太多人谈论这个词,就像一贴狗皮膏药,哪儿都能贴,只是既然是哪儿都能贴的东西,其效果可能未必那么神奇吧。爱只是我们工作的一个条件,或者是师生之间对话时营造氛围的东西,拉近彼此心灵的距离,但面对实际问题时,理性和方法最有效,毕竟学生的问题靠感情就能解决的,可能那真的不算是问题了。方法就这么些方法,用得好,化腐朽为神奇;用不好,就只能感叹,班主任的权利实在太少太小了。
班级日常管理是班风建设外班主任的重要工作部分,只是这个却可能真的成了很多班主任最主要的工作了。毕竟上头布置的任务真的很多,各种评比,临时任务,就连班会都是硬性规定,一个学期下来,都在忙着完成上级布置的这些任务。对很多新班主任而言,也许真的就只是跟着领导的指挥棒走,而总结起来,做的却不过是日常管理而已。这一部分工作,我以为除了班主任亲自上阵和监督以外,却可以培养全班同学共同来完成的。
班主任工作还有一部分重要内容,就是问题学生诊疗。问题学生每个班级或多或少都有,做班主任多年以后,我发现自己的思维也是惯性的了,就是思索怎么办。其实面对复杂多样的问题,我们首先该问的是为什么,然后才是怎么办!因为每个人面临的问题都不一样,形成的原因和过程才是解决问题的路径,我们要具有抽丝剥茧的能力,层层理出病理,这才是诊的意思吧。
而这种思维方式的不同,体现出来的也是教育者和管理者的区别,管理者可以将问题简单化,就像西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比如迟到,可以批评可以扣分,屡教不改者,直接开除,这个是管理。但也可以具体了解迟到的原因,针对他的原因制定适合他的方式,让他意识到迟到的错误,减少迟到次数,这个是诊疗,这个是教育。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成长,铸就他一生的幸福基石。这个我觉得很值得警醒!
当然这些年来,我觉得问题生诊疗难度最大之处,真的不是学生,有时候学生的问题解决起来似乎也没那么难,难的是家长和家庭,我觉得家庭指导技术和心理咨询是每个班主任必修的功课,心里咨询还可以交给专业人士来处理,家庭指导技术是面对每一个问题生的时候必定需要的技术,毕竟每一个问题生背后都有一个问题家庭呀!要是给班主任做一个这样专业的培训,那我们再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应该会得心应手得多吧!我已经感觉自己捉襟见肘了。
看完这本书,还给了我一个深刻的认识,那就是我高估了教育的作用,也高估了自己的作用,以为就算有怎样问题的学生经过几年的教育,也可以让他如何如何,原来我们能够解决的问题生轻度还行,中度已经要学校层面解决了,重度是要社会、医院介入了,要是有了科学、专业的鉴别体系,那么班主任的心理压力会减少很多,工作精力也能分配得更合理,受益的学生也会更多。那句“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确实给老师戴上了沉重的枷锁,强人所难之余,有害无益。
总的说来,这本书让人受益匪浅,对班主任工作也有了更专业的认识,厘清了很多认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