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些日子,微博上一部电视剧的预告片吸引了我,我就大肆给朋友安利这部剧,放言到这是我今年唯一会看的电视剧,认识我的人都知道我不太喜欢看电视剧,喜欢看动漫,二次元瘦宅。
电视剧上映没几天,就被啪啪啪的打脸!!这部电视剧以黑马之姿刷新了此前由《富春山居图》保持多年的豆瓣打分最低记录。
《深夜食堂》既没有治愈中国人的胃,也没有治愈中国人的心,却在一片骂声中火了。
凭良心说,这真不算最难看的国产剧,至少好过了很多手撕鬼子。只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黄小厨的英名毁在一碗老坛酸菜上,庞大的明星阵容也挽救不了剧情不接地气的浮夸。日版的温情脉脉照搬过来却变成了一片天雷滚滚,光是泡面姐妹就能让人吐槽一整天。
唯一不让我吐槽的就是赵又廷演的马克爸爸!!!
02
对于我来说,真正的深夜食堂是那些声音嘈杂令人又爱又恨的大排档,滚着红油的麻辣烫和街边喝着啤酒撸串。
我是一个吃货,可以和室友在凌晨点份串,快递小哥也很给力,翻墙进来,从一楼厕所的窗户那递进热乎的串。
吃货和美食家的区别在于,吃货聊不出太高深的东西,也辨别不出食材的新鲜度和味道的层次感。在吃货的世界里,只有''难吃'' ''好吃'' ''太好吃了''和''好吃到cry''。
经受过太多地沟油和辣椒油洗礼的吃货们都有一个不高贵的胃。我爱极了夏天晚上空气中弥漫的孜然辣椒的烤串的味道,每当路过烤串摊我总会深吸一口那孜然辣椒的烤串的味道,提神醒脑抗疲劳。
03
如果把深夜食堂的改编权教给我的室友,我严重怀疑他们会把背景复制到学校对面的小街,这条狭窄的街道曾经被正新鸡排、水饺、酸辣粉、麻辣烫、奶茶店、煎饼果子、鸡蛋灌饼攻占,承载了几代学生共同的回忆。
那里大概算我人生中第一个深夜食堂,刚刚摆脱乏味高中生活和父母管束的大学生,选择了从胃开始放飞自我。最初我每月一千的生活费,至少800花在了吃喝的上面。往油腻斑驳的马扎上一坐,手拿一个鸡蛋煎饼,呲溜着有点烫嘴的豆腐脑,就再也没有什么劳什子学霸和学渣,男神女神和屌丝,有的只是满面红光和说不尽的八卦。
我的胃有一个神奇的特点,就是一到夜里十点之后就会特别饿的。我可以从早到晚都赖在宿舍床上玩游戏,而不会感觉到一点饥饿,但是一过十点,好像有一万只馋虫在吞噬我的胃,呼唤着我不要压抑自己的天性。
舍友里,有一个和我最交好。从一进大学他就嚷着吃饭要节制,直到现在也没成功,答案当然是因为我。每个难熬的深夜,我就开始鼓动他一起去吃东西,或者直接买好他的一份,反正两份我也吃得完。他总是挣扎:不去,不要了,我刷牙了,我要…五分钟后,我们肩并肩出了校园。
有时嫌校门太远,我也会去食堂那些家家不知盐贵的饭。
04
在周围居民的眼里,脏乱差的小街统统都是毒瘤。前些阵子我们这的''蓝天计划''把夜市摊都剔除了,我再不见深夜的浓烟和吆喝,仿佛站在一片废墟中,觉得恍如隔世。仿佛剔除的不是夜市摊,而是自己大一边撸串边吹过的牛逼,和虚掷的青春。
深夜最神奇的地方在于,你可以卸下一切伪装,毫无顾忌地把自己最疲惫不堪的一面暴露给陌生人。
如今,这些有碍市容的小吃摊越来越少了,其实我挺为周围居民高兴的。但是当我的深夜食堂渐渐变成了李先生、麦当劳和家门口的XX胡辣汤,又总觉得好像少了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