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大事,无非就是吃喝拉撒。其中吃排在第一,可见其为重中之重。人一生从出生到生命的结束都在为吃啥而付出心力,也困扰着着很多人。
在婴儿期,伴随着第一场啼哭,母亲就知道那是嗷嗷待乳的声音。有奶水的还能随时喂食,没有奶水的那就得手忙脚乱,找奶瓶,兑奶粉,冲开水。当那张嘟起的小嘴满足的吸哞时,幸福的笑容扬溢在每一个母亲的脸上。在以前贫困的年代,有奶的孩子应该是最幸福的,如果没有,那时基本就是靠一些米糊,稀饭之类的东西喂食大的,所以那时候的孩子基本没那么娇气。现在的孩子则不然,从小开始,就是含着金钥匙,不光有爸爸妈妈痛,还有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爱,所以吃的也相当的精制和讲究了,不光得讲口味,还得讲营养。这也造成了好多孩子从小就养成挑食的毛病。现在小孩子的零食也花样百出,稀奇百怪,更是从小就刺激着孩子的味觉,对平淡的一日三餐反倒食之无味了。
这些变化不仅在孩子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大人也跟着挑三捡四了。虽然不是家庭煮夫,但是买菜跑腿的活在家是没少干,每次去菜场恐怕是最苦恼的事情之一了。面对琳琅满目的菜摊,反倒难以抉择。每次买前,总得问问家人要买啥,可回答永远是你自己看。就我而言,简单方便最好,可对家人来说,不合胃口就食难下咽。众口不一,该将就时就得将就。
对口腹之欲,现在倒并不强烈,大约与不会下厨也有关。认识的身边朋友,爱好美食的基本都厨艺一流,都是下得厅堂,混好职场的好手。这自然是模范丈夫的典范了。而本人却是天生没这方面的异能,味觉迟钝,手脚笨拙,偶尔有一展身手的机会,结果总是自作多情,浪费食材。自觉味道还行的菜品,到别人嘴人基本是一无是处,大倒胃口。也不知道是自己不挑还是别人太挑,反正是味不同不相为谋,经常为此暗自伤叹,不知所以。
一天三顿饭,天天要面对的事情,同样的饭菜,在不同嘴里总能品出不同的味道。酸甜苦辣,咸淡荤索,各有所喜,难以左右。所以这注定是难以调和。随着人的不断追求,对美食的求索也是永无止境。吃惯山珍海味的,突然返璞归真,想一尝素食的清淡素雅,天天青菜萝卜的,对鸡鸭鱼肉也缺之不可。荤素搭配,色香味俱全,不光得有营养,还得合胃口。人活一张嘴,这倒也是与天道,人道相合。
估计是没有追求的人,对吃都不啥讲究,所以出门吃饭,从不点菜,征求意见,永远都是随便。这自然会让身边人心生不满,久之倒也习惯,反正问也白问,不如不问。而对于别人点的菜,自然充分尊重意见,好吃多吃,难吃也要意思意思。只要不是食之则呕,基本也能照单全收。这样一来,总算还能皆大欢喜。
慢慢觉得对吃随意吧,对生活也变得随意一些了,不再会为纠结吃啥而伤神费心。一个人在家,连吃几顿面,也不觉得厌烦,少了洗烧蒸煮的麻烦,也节省不少时间。偶有兴致,炸碟花生米,炒一盘青菜,小酌一杯,也一样觉得悠哉悠哉。对美食,不抗拒,也不曲意奉迎,趋之若鹜。现在的日常饭菜,应该是足够满足正常的营养需求,而那些满桌的膏泽脂香,其实是额外负担。食之有味,于体无益。这样的日子过久了,自然容易脑满肠肥,营养过剩。况且吃惯了嘴,容易上瘾,对普通饭菜很容易不宵一顾。一旦有这种潜意识存在,对每天吃啥就会纠结不已,挑三捡四。
生活,其实想得简单,自然也就过得简单,一如吃饭,天天想吃这吃那,结果后来反而这也不想吃那也不想吃。惟有因饿而食才最有滋有味。所以,没有必要纠结,无鱼,肉也可,无肉,菜也可,随遇而安,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不良情绪。
吃啥,应该就这么简单,有啥吃啥呗,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