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墙像一巴掌呼上去拽起来

为什么写这个墙,因为昨天写布达拉宫白色外墙时,想起它是这种墙,自己三年前写游记时曾经查过,可游记中并没有。自己查过的,这个印象很清晰,那应该就是没查到。又试着查,查了一圈还是没查到。

想自己若干年后或许还是会碰到,会如这两次一样想知道它叫什么墙,会查,会再折腾一番,打定主意不能让这耗时伤神的事情再来一次。

自己对这墙感兴趣,还是因为小时候经常见,留下深刻的印象。便在家庭群里询问:以前老电影院里边那个墙像一巴掌呼上去拽起来的效果(一看就知道小时候也是玩泥巴的),叫什么墙?

老爹随时在线,立马回答:请你姐回答,属于建筑方面。意思我懂的(嘿嘿)。

老姐不愧学建筑的:“拉毛水泥墙,但吸音效果不咋样。”

拉毛墙……多形象直白我竟然被它困扰了这么久……

姐又科普了吸音原理,拉毛墙为什么吸音效果不好。

姐是从建筑工艺、作用角度考量,我回过神来直接回到了本质,小时候哪有现在这么多工艺这么多投资:“造价低吧!小南山公园到大塘公园的地道也是这种墙。我们以前喜欢在那里避暑。”

想起夏天那个地道有的地方甚至还嗒嗒滴水,一阵清凉。

这种拉毛墙其实真不好,记得拉毛上面都落了一层灰,把大屏幕射过昏黄的光,阻断成一个个细细小小的黑影。少年的我看着那坑坑洼洼集起的灰,很是愁——这可怎么擦。当年的我只知道用抹布擦,这仰望要掉帽子的一大片,一大片,没法擦,难怪这么多灰……

布达拉宫这白色的拉毛墙可是干净,散发着圣洁的光芒。

每年雨季过后,藏历9月22日“神降节”之前,僧侣和信众就会给布达拉宫外墙换上新装——从上到下粉刷一遍,勤劳的人民能建自然就能保持干净。

也因此,历经四百多年的布达拉宫没有一点历史沧桑感,一直以簇新整齐,庄重典雅的形象矗立在世界人民面前。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