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被讨厌的勇气》,信用和信赖

我们平常经常会讲到对一个人是否信任,或者别人是否能信任我们。但是在人际交往中,人与人之间还讲究信用和信赖,我们都知道,当今社会,信用对一个人是何其的重要,一个人没有信用,很难办成一件事情,因为我们很难脱离人际关系来做事。没有信用,就得不到别人的信任,就没有人愿意一起共事。那么,信用和信赖有什么区别呢?

刚刚阅读完了《被讨厌的勇气》中的相关内容:信用和信赖。哲人表示,并不是做到了肯定性达观的自我接纳就可以获得共同体感觉,还要把“对自己的执着”变成“对他人的关心”这就是绝对不可以缺少的“他者信赖”。我们需要把相信这个词语分成信用和信赖来区别考虑。首先,信用有附加条件,与此相对,阿德勒心理学认为人际关系的基础不应该是“信用”而应该是“信赖”。在相信他人的时候不附加任何条件。即使没有足以构成信用的客观依据也依然相信,不考虑抵押之类的事情,无条件相信。这就是信赖。无条件地相信他人有时也会遭遇背叛,我们也许会被欺骗,会被利用,但是,如果站在背叛者的立场上去想一想,如果有人即使被我们背叛了,也依然继续无条件地相信我们,无论遭受了什么样的对待依然信赖我们,那么我们就不可能对他屡次做出背信弃义的行为。

假设我们把人际关系的基础建立在“怀疑”之上,怀疑他人,怀疑朋友,甚至怀疑家人或恋人,生活中处处充满怀疑。对方也能够瞬间感觉到我们怀疑他们的目光,会凭直觉认为“这个人不信赖我”。只有我们选择了无条件的信赖,才可以构筑更加深厚的关系。决定背不背叛的不是我们,而是他人的课题。我们只需要考虑我们自己怎么做,如果对方讲信用我们也给予了信任,这只不过是一种基于抵押或条件的信用关系。无条件的信赖是搞好人际关系和构建横向关系的一种“手段”。如果我们不想和某个人搞好关系的话,也可以用手中的剪刀彻底剪断关系,因为剪断关系是我们自己的课题。

如果不敢去信赖别人,那最终就会与任何人都建立不了深厚的关系。只有拿出通过“他者信赖”进一步加深关系的勇气之后,人际关系的喜悦才会增加,人生的喜悦也会随之增加。只要能够接受真实的自己并看清“自己能做到的”和“自己做不到的”,也就可以理解背叛是他人的课题,关注“C果教您修炼秘籍”微信公众号,带你走向美好未来。继而也就不难迈出迈向他者信赖的步伐了。悲伤的时候尽管悲伤就可以,正是想要逃避痛苦或悲伤才不敢付诸行动,以至于与任何人都无法建立起深厚的关系。我们可以相信也可以怀疑,我们的目标是把别人当作朋友。

在生活中,我们有一些人因为上一段恋情的失败,即便以后遇到良人了,也不敢再次开始新的恋情,不敢为之付出。曾经遭到某些朋友的陷害了,吃过身边朋友的亏了,便不敢再与任何一个人敞开自己的心扉,无法与之交朋友。就像老祖宗们所说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长此以往,那么便会错过生命中很多的的精彩。对此,我们一定要懂得分清自己和别人的课题,很多时候,当我们自己内心认准了,就应该勇敢的去信赖别人,渐渐的与之建立深厚的关系,只有这样,人际关系才会变得越来越好。即便日后真的受伤了,就大大方方地接纳这份悲伤,不要逃避,而一旦分清了自己与他人的课题之后,也就可以理解,背叛其实是别人的课题,我们也根本无法左右,悲伤也就没有那么痛苦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