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营业绩
1.业绩-年
2022年营收94.25亿,同比下降36.47%,归母净利润27.90亿,同比下降53.99%。
年度经营业绩和之前预测的基本一致,没有什么意外,反映了受疫情影响广告市场需求疲软,公司部分重点城市广告正常发布受限,经营活动受到重大影响的结果。
2.业绩-单季
23年Q1营收25.75亿,同比下降12.40%,归母净利润9.41亿,同比转正增1.34%。
按单季来看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超出预期,毕竟22年1季度时受疫情的影响还没有那么严重,基数还较高;
从和广告紧密联系的社零数据来看,23年一季度也是强势复苏,22年3月时达到了同比10.6%的高点。
二、分项收入
1.分项收入-按产品
按产品的分项收入来看,楼宇媒体收入占比继续提升至94.17%,而影院媒体收入占比下降到5.70%;
正常年份来看,楼宇媒体和影院媒体的占比大概是80%:20%,而疫情显然对于影院媒体的影响更大;而随着疫情的过去,也可以期待影院媒体收入有更大力度的回升。
2.分项收入-按业务
按业务的分项收入来看,日用消费品收入占比继续提升至55.19%已经过半;而曾经也是收入贡献主力的互联网由于21年下半年来行业景气度下降,厂商纷纷降本增效,投放意愿收缩,其占比已经大幅缩减至11.74%;
三、财务指标
22年毛利率59.71%,净利率30.12%,ROE16.07%,均有所下滑;
四、单点营收
2018年,为了应对新潮的挑战,分众大幅度增加了点位数量,1年时间增长了超过100万个点位;
此后随着竞争趋缓,2019年起公司开始对点位进行优化,直到21年开始重回增长;而在22年同样面对新潮新一轮的嘴炮竞争,分众没有再像之前那样大幅扩充点位,而仍然基本延续了之前的节奏:
一线、二线城市的优质点位稍有增长;
三线城市点位继续优化缩减;
海外点位相对增长较快。
22年的单点营收下降到3299元/台,是近年来的最低点。
大体来说,单点营收由以下三个因素共同决定,可以表示为:
单点营收=刊例价*折扣率*刊挂率
根据央视CTR数据的披露,22年刊例价是保持了微幅上涨的:
那么单点营收的大幅下降无疑主要是由于折扣率和刊挂率的下降所导致:
由于疫情影响导致的经济下行,广告主的投放意愿下降,从而刊挂率下降;同时分众需要给予广告主更多的扶持和让利,而提高折扣率。
可以预测,随着疫情的结束及经济的复苏,折扣率和刊挂率也将逐步回归到正常水平,23年Q1的业绩回升也映证了这一点。
五、应收账款
1.应收账款+合同资产
根据分众财报说明:2020年1月1日起,分众财报中将与广告发布业务相关的、不满足无条件收款权的上年末应收账款重分类至合同资产;
所以取了“应收账款+合同资产”来作为客户暂欠着分众的钱;
22年“应收账款+合同资产”为15.05亿,
同比大幅下降51.85%;
下降的主要原因为:
1)报告期营业收入大幅下降导致期末应收款与合同资产余额大幅下降;
2)报告期总体回款情况稳定。
2.应收账款质量分析
1)计提比例
22年的应收账款账面余额为38.90亿,坏账准备为24.17亿,计提比例继续提升至62.15%,让人放心,不会对后续净利造成太大压力;
2)账龄分析
1年以上的应收账款比例大幅提升至61.46%,而1年内的应收账款比例则减少至38.54%;
这个结构上的变化主要是因为22年应收账款的减少主要是因为营收的减少,而这部分主要影响的是1年内的应收账款。
3)核销/当期计提
22年应收账款中核销金额为 0.36亿,占当期计提金额3.86亿的9.30%;计提金额足够覆盖核销金额。
六、分红
和21年一样,22年分众也进行了两次分红,金额分别为20.22亿和40.44亿,合计60.66亿元,按照归母净利润27.90亿来算,合并的派息率高达惊人的217.41%。
虽然经历了疫情影响,无疑还是现金奶牛,也证明分众确实是赚到了真金白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