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曾说:“拖延症的实质,只有两个:1、逃避;2、相信自己临时抱佛脚的功夫。”
可能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时候:什么都不想做,就在床上懒着。但心里的某个地方,还在想着毫无进展的工作,急得不得了,却又不想起来。
所以网上有句话说:纵容我的人是我,紧逼我的人还是我。
知乎上有网友曾说:大学时期为了看小说,课程总是拖延,考试临时抱佛脚,毕业勉强找到一份工作,可是工作总是不能按时完成,时间长了同事领导都有意见。
为了能留住这份工作,自此开始挑灯夜战,还好付出就有收获,工作逐渐得心应手,效率也有所提高,最关键是他感觉自己喜欢上了这样的工作状态。
《学习之道》中作者芭芭拉·奥立克提到避免拖延的四个部分:
1.信号 。 就是进去出窍和拖延状态的触发点。比如你正在手机网页浏览资料,突然微信响了。
2.反应程序。就是你的大脑在接受到暗示时做出的常规性、习惯性的反应。上课关机或静音状态,办公选择相对安静的环境或自己喜欢的椅子,这样不受干扰时效率明显提高。
3.奖励机制。好的习惯可以得到奖励,愉悦的心情能使这种习惯得到延续。每一个特定时间给自己一个奖励,提前完成一天工作早早下班,可以送自己一个小礼品或者看场电影。
4.信念。改变拖延习惯,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一定能行”的信念。要在心里坚信自己可以做到,而不是一单遇到困难就退缩或者在等等看。
关于拖延症,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有些不怎么明显,可以忽略,有的严重的确实会影响到很多事情,家庭,工作或是自身状态。
新的习惯养成,需要有坚持下去的动力,只要足够努力,就会有收获。
从现在开始,努力和拖延症说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