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说要好好实践一下A4纸记笔记的方法,但很惭愧没实践。比如为何没去实践这个问题本身,也可以用记笔记的方法分析一下的。不过暂且还是继续按部就班写总结一下这本书的第二章,也是我个人感觉很值得思考的一章。探讨的问题主要是为何做不到零秒思考,也就是决策过程为何这么慢呢?
我们工作中可能都体会到,花的时间越多未必思考就更深入。花了两倍的时间,做出来的结果未必会好两倍,决策的质量和所花时间不成正比。作者举例到,比如开会的时候上司出差之类原因不在场,导致没人愿意拍板,整个决策过程就停滞不前白白浪费时间,这说的是在集体决策上浪费。在个人的工作中,如果本身个性犹豫不决,或者不愿去找人确定(比如对方不熟或者很难交流),或者受上司批评留下过心理阴影,也会让事情就这样拖延下去。作者还顺便提到一点,人如果没有成长,就不会感受到真正意义上的快乐,我觉得是很有道理的。
大部分人的思考过程都很漫长,而少部分优秀的人却能做到快速收集信息=》快速作出决定=》快速付诸行动。差距在什么地方?作者认为一是缺乏相应训练,二是对决策这种智力工作的“效率”概念缺乏认识。还有些人天真以为只要慢慢等下去就自然会有好的想法,这是完全错误的,所谓灵机一动或者“启示”往往是在之前付出极大思考的努力之后才出现。少数优秀经营者和领导者之所以能当机立断,是因为他们平时就不停在思考这些问题,收集必要的信息。作者认为我们其实都有这种能力,只是往往被束缚住了,比如学校的应试教育让人只会做一些特定的题型,人往往纠结在能不能做到,优秀不优秀,能不能受到表扬这些自我意识上。如果能摆脱这种自我意识,往往能更快决策。
信息收集占据了决策很大的时间。作者认为,时刻能保持自己信息接收的状态当然是最好的,但很多情况下实际上是信息收集过多了导致决策变慢。而收集过多信息的原因,往往第一考虑的并不是为了更好的决策,而是为了应付组织内其他人(包括上司)和挑刺和挑战。正确的做法是,面对信息不足时,大胆假设,快速开始行动,碰到问题时及时应对,往往比收集信息过多导致延误行动的结果要好。当然过于草率肯定是不对的,必须要验证假设并及时做出调整的方案。
作者提出训练零秒思考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按他的方法做笔记,1分钟一张A4纸,一天花10分钟写十张。这种方法简单,快速,不用考虑格式的问题,目的都是能让头脑受到尽量少的牵绊。把纸作为大脑的外部存储器,让思考过程用语言表达在纸上,思考就不容易受情绪的牵绊。